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中,其常见原因包括(1)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患者因为自身病情重而难以自理,各种有创诊治操作,自身伤病的疼痛。(2)环境因素:患者被约束于病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分,各种噪音,睡眠剥脱等,临床的患者抢救或者去世。(3)隐匿性疼痛:气管插管及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4)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对疾病预后的担忧,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念及担心等。上述因素使患者感到极度的无助和恐惧,构成对患者的恶性刺激,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使患者因这种“恐惧和无助”而躁动和挣扎,危及其生命安全。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要注意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与恐惧感,使患者不感知、不注意、不记忆或者遗忘其在危重阶段的各种痛苦,避免这些痛苦使其引发的焦虑和躁动增加各器官代谢负担,加重患者的病情或影响其接受治疗。因此,镇痛和镇静应作为ICU内患者的常规治疗。
01病史简介
患者牛XX男性,52岁,入院时间:-04-12,主诉:夜间打鼾伴呼吸暂停10年。
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打鼾伴呼吸暂停,偶有憋醒,饮酒后症状加重,白天困倦,休息后无明显缓解,无头晕头疼不适主诉。为进一步治疗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收入耳鼻喉科。
既往史:高血压7年,口服奥美沙坦治疗。高血脂病史1年,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年12医院冠脉增强CT检查提示回旋支堵塞约60%。
个人史:吸烟史,饮酒史。
02入科检查
查体:体重78kg,身高1.76米,BMI:25.2,耳鼻检查正常。咽部:粘膜无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大,咽腔较窄,软腭低垂,咽后壁少量淋巴滤泡增生。肺功能:通气功能正常,弥散功能中度下降,气道阻力增加。、
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03治疗经过
4月16日:在全麻下行腭垂-软腭-咽成形术(UPPP)+舌体射频减容术,术中出血50ml。术中舌根射频减容过程中出血,压迫出血后好转,舌下偏右侧肿胀,术后麻醉未清醒带气管插管转入外科监护室。
4月18日:患者舌下肿胀,无法拔管,给予镇静治疗。患者出现血氧低,氧分压75。
4月19日:患者出现发热,血压低,当时白细胞2.0,中性粒比率82.4%,PCT:8.0,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支,同时去甲肾上腺素泵入维持血压。
4月20日:体温>40℃,寒战,心率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86/45mmHg,床旁血氧86%,
白细胞:11.8,中性粒比率:94.1%,C反应蛋白:.10,降钙素原:97.29,
转氨酶:51,总胆:53.8,结合胆28.54,肌酐,
血小板:,血色素:,乳酸:9.55氧分压:83(吸氧浓度60%)。
初步诊断: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急性肾损伤,急性肝损伤。
治疗方案:
根据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意见选择合适的镇痛镇静药物的治疗:酒石酸布托啡诺镇痛,丙泊酚镇静,罗库溴铵注射液松弛骨骼肌。调整呼吸机参数,鼓肺,液体复苏,留取血培养,抗生素调整为美罗培南联合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病情稍稳定转入ICU治疗。同时进行血液基因检测:采集3-5ml血液即可,放置室温等待送检。反复发热找不到病原菌的病人,或者怀疑细菌入血的患者的均可送检。即使使用抗生素后,细菌的DNA可能会存留一段时间,这时基因测序的序列数可能比较低。
监测:在实施镇痛镇静治疗之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尿量)、意识、认知状态,以及器官功能进行监测,并连续、贯穿于镇痛镇静治疗的始终。
评估:疼痛评估–视觉模拟法VAS、数字评分法NRS、疼痛行为量表BPS、重症监护患者疼痛评估CPOT;镇静评估-RASS、Ramsay。
4月21日:体温37.8℃,心率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73(无血管活性药物)。
白细胞16.4,C反应蛋白.14,降钙素原31,肌酐90。抗生素调整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纳2.5/Q8h,择期行气管切开术。
4月23日:在全麻下行气管切开术,术后第二天停用镇痛镇静药。白细胞:4.6,中性粒比率:63.8%,C反应蛋白:11,降钙素原:0.2,血小板:,胆红素正常,乳酸0.5,氧分压:97(未吸氧下),转回耳鼻喉科。
04小结
常规下气管插管患者气囊无需按时放气,注意声门下吸引;
气管插管患者镇静之前先镇痛,可减轻患者躁动,减少患者口腔分泌物,降低肺部感染发生几率;
气管插管患者需评估插管时间,如需长时间留置,建议尽早切开;
血基因检测较血培养敏感度高,如有条件尽早进行。
供稿/审校:刘虎南医生
医院重症医学科
专家述评
患者,男,52岁,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入院,入院后在全麻下行腭垂-软腭-咽成形术(UPPP)+舌体射频减容术,术中舌根射频减容过程中出血,压迫出血后好转,但由于口咽部严重水肿,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较长时间。术后第三天,患者出现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ARDS(重度),急性肝损伤,急性肾损伤。
患者入ICU后给予了痰液引流,抗生素之前血培养,痰培养,第一时间抗感染治疗,未明确病原体之前,给予美罗培南+替考拉宁广覆盖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此后培养结果及血NGS结果均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停替考拉宁,给予美罗培南目标性抗感染治疗。同时诊断感染性休克,给予液体复苏,以及其他各个脏器的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
由于患者入ICU前,呼吸机给%吸氧浓度下,氧饱和度90%,根据ARDS的柏林标准,可以诊断重度ARDS。ARDS的治疗方法包括:充分镇痛镇静,必要时肌松;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最佳PEEP,限制性气道内平台压;小剂量激素;俯卧位通气;循环稳定后给予负平衡减轻肺水肿;必要时给予ECMO等等。
ARDS是重症患者最危重的情况之一,也是镇痛镇静管理过程中最具挑战状况之一。临床ICU镇静镇痛实践指南(如疼痛、躁动/镇静、谵妄、制动及睡眠障碍预防及治疗指南,PADIS指南)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