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饮食调养方面,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功能的食品。
芒种节气要注意清热。夏季暑湿之*会影响人体健康,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通便。苦瓜、*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是上乘之选,另外,夏季是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多发季节,适当吃些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等“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水果类如西瓜、梨以及西红柿等,可酸甜适口,清热消暑,所以又有“天然矿泉水”之称,是最佳的补水护肤品。食品类以稀饭类与面食类易消化为主,如绿豆稀饭等。
三、芒种养生要点起居篇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以30分钟至1个小时为宜,有利于健康。我国有些地方有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节的懒散。芒种时气候开始炎热,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同时注意不要因贪图凉快而迎风或露天睡卧,也不要大汗而光膀吹风。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过抽湿机或在墙角防治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天晴以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可携带雨具,不仅可以防止淋雨还可遮阳。可谓一举两得。
芒种养生要点冬病夏治
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期间,肌肤腠理开泄,可以进行冬病夏治,比如变应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等这些是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应于未发病而在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治疗和调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根据中医中‘春夏养阳’的原则,进行体质调治性脐腹灸,就是根据特定体质选用特定的中药脐灸粉,制成适当剂型敷贴于脐部(即神阙穴),再在脐部施以艾灸刺激,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充分发挥了穴位贴敷、中药透皮、艾灸三种疗法的优势。
神阙穴在人体正中,天地之间,能转通枢机,沟通上下阳气;脐又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脐下肾间动气之处,十二经之根,元气之所系,生气之源。所以古代医家极为重视脐灸的特殊作用,体质调治性脐灸法具有健脾和胃、升清降浊;调理冲任、温补下元;通调三焦、利水消肿;通经活络、理气和血;敛汗安神、固精止带;扶正祛邪、养生延年的功效,把它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老年、皮肤、五官等多种疾病的防治之中,并把它作为保健延年之法。所以用于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芒种养生食谱
(一)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这也是芒种的习俗,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煮梅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来吃。为了方便大家我科也根据夏季的特点制作了养生酸梅汤,拿回家加水煮即可饮用。
(二)百合藕羹
制作原料:百合克,鲜藕克,蜂蜜适量。
制作方法:将藕与洗净的百合放入锅内加水同煮至百合、藕烂熟.加入适量的蜂蜜,既可。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适宜人群:适用于慢性气管炎、肺热咳嗽、劳嗽咳血及热病后期,余热未尽之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神智恍惚、更年期综合征者,还可以于脚气水肿者。
禁忌:百合虽可止咳平喘,但因其性寒,故风寒咳嗽者忌食之。另外,百合味寒润之品,脾虚便溏者慎食用。
(三)青鸭汤
制作原料:青头鸭1只,草果5个,红小豆克,盐、姜、葱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将鸭宰杀干净后,去内脏,然后将草果、红小豆、姜、盐、葱等放入鸭腹内,再放入锅内,加水煮至鸭熟,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利水消肿
适宜人群:适用于水肿腹满、小便不利、小儿热惊痫、疮肿者。
禁忌:尿多者忌食用。
正所谓芒种时节,“瓜族总动员”水水灵灵西瓜来,消暑解渴排老大;清清凉凉冬瓜来,清热生津避暑烦;甘甘甜甜丝瓜来,预防疾病煮一粥;情志静养勿燥,怡情养性;加以适量运动,早晚为宜,养阳不忘冬病夏治的脐灸,祝你芒种时节有个好身体。
供稿:陈欣欣
编辑、排版:岑永恒
科室简介
医院治未病科成立于年底,医院重点发展科室,为珠海市中医“治未病”技术服务指导中心及信息管理中心,广东省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建设单位。为广东省治未病AAAA单位,目前科室主要服务人群有①健康养生人群。②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③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无异常者;④理化指征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者,即疾病的易患人群;⑤大病或术后康复人群;⑥慢性疾病稳定期需延缓发展、预防并发症者;⑦病已痊愈,但需预防复发者;⑧已病患者:中医内、外、妇、儿诸疾。每年服务人群为人次以上,我科配置高端的治未病健康辨识评估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白睛无影照相机、中医经络检测仪4种,目前开展的中医特色干预技术有针刺(切脉针灸、蜂针、浮针、头皮针、火针等)、灸法、拔罐、推拿、穴位贴敷、熏洗(蒸)、耳穴压豆、刮痧、磁疗等。
医师推荐
陈欣欣,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
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全国切脉针灸俞云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师从于广东省名中医李云英教授。
擅长切脉针灸、中药、膏方等方法整体调理体质以及亚健康状态,擅长治疗耳鼻咽喉疑难病症及肿瘤,尤其对治疗打鼾、咽喉以及嗓音疾病、鼻炎、鼻窦炎、耳鸣耳聋、眩晕、放化疗及手术后遗症等有独到的经验。
出诊时间以及地点(医院治未病科)
周一全天、周二、周三以及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