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老年健康的ldquo杀手rdqu
TUhjnbcbe - 2021/7/3 4:58:00

前段时间,王先生体检,查出他心电图异常:心房颤动(即房颤)。但由于没有任何不适,王先生便没把这事放心上,也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做进一步诊治。但让王先生没想到的是,半个月后,他竟然中风了——右侧手脚不听使唤,说话也含糊不清。最后,幸亏家人送治及时,王先生才没有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正如大家所想的,导致王先生中风的“真凶”正是他不以为然的“房颤”!

“怦然心动”,是什么扰乱了你的心?

作为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正日渐成为国人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

据最新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患者人数已高达3.3亿,其中,“房颤”患者,已经超过万。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在高血压病、心衰、冠心病、瓣膜病、肥胖、糖尿病等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增加。房颤,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房颤易引发的重大风险就是脑卒中,房颤患者脑卒中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患者的5倍;房颤导致的脑卒中一年致残率超过50%,一年内死亡率和复发率超过1/3。

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发病率高达10%以上。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房颤患者数量或将快速增长。

可见,房颤人群会越来越多,且中老年人患房颤的几率会更高,危险性会更大。

一、什么是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时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可达~次/分。

正常窦性心律图

房颤心律图

二.房颤有哪些症状?

1.心房颤动的症状因人而异,大多与基础心脏病有关,也与心室率快慢有关。心室率不快时可无症状;如果心室率增快了,就有可能有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尤其在体力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加,可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晕厥。

2.心跳特别快的患者可以出现血压下降、心功能不全等,而表现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表现;长期房颤者可导致心脏扩大而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或心源性休克等。

3.此外,部分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在房颤终止自动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的过程中,会出现心跳减慢甚至心脏暂时停跳的情况,部分敏感患者会发生眼前发黑,甚至晕倒的情况。

4.房颤患者可导致脑栓塞,出现手脚瘫痪甚至昏迷。

心脏左心耳的血栓脱落导致脑栓塞图

三.房颤的治疗?

房颤的治疗原则是在病因治疗和改善心功能的基础上,转复和维持正常心律(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栓塞。

房颤的治疗分药物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左心耳封堵治疗、房室结消融+起搏治疗等等。正规药物治疗仅仅10%-30%患者能有效维持正常心跳“窦性心律”。房颤患者根据脑卒中风险评分CHADS22分者,需终生抗凝治疗。长期服用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大:有各种脏器出血、胃肠道反应、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眼角膜微粒沉积等,与此同时,服药也大大增加患者及医保经济负担。外科手术治疗房颤,因创伤大未能在临床推广和应用。房颤的微创手术,即: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目前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而对于合并有脑栓塞和不能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微创左心耳封堵术也成为房颤患者的福音,特别是高危脑梗死风险的患者,以及高龄的房颤患者。

四.什么是微创房颤导管消融术?

房颤导管消融术,是可以根治房颤的内科微创手术,手术创伤很小,仅在股静脉(大腿根部)有穿刺点,2-3毫米。手术为局部麻醉,患者全程处于清醒状态,患者在微创手术当中无明显不适感,可以耐受。目前做微创的房颤消融手术时间约为1个半小时到2个小时左右,术后卧床休息8-10小时,一般可下床走动,观察1-2天即办理出院,回家后患者跟正常人的生活是一样的。

射频消融术

五.什么行为会增加房颤发病率呢?

1、高血压:房颤最强危险因素

弗明汉队列超过50年的随访表明,归因于高血压的房颤风险为19.5%。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研究中,高血压的归因风险为21.6%。

此外,血压-mmHg者房颤风险已经显著增加。

2、肥胖:增加房颤的风险

近几十年来,肥胖大流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房颤的流行。许多流行病学研究中一致表明,肥胖与房颤发展密切相关。

在年至年的队列研究中,72.3%的房颤患者超重或肥胖。

肥胖男性和女性发生房颤的风险分别增加52%和46%。

3、糖尿病和甲亢:不可忽视

流行病学研究明,糖尿病使房颤风险增加约三分之一。

糖尿病病史长和血糖控制较差也可能是房颤发生的重要因素。

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为目标的强化控制血糖可降低房颤风险,而目标糖化血红蛋白为7.0%~7.9%,尚未显示可降低房颤风险。

此外,甲亢也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糖控制和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状态可改善药物或电复律和导管消融的结果。

4、中等体力活动可防房颤

研究发现,中等水平的体力活动可降低发生房颤的风险,在运动试验中每增加一次代谢当量,可降低7%的风险。

建议将体力活动作为房颤一级预防策略的一部分。

有永久性房颤的患者,规律的体育锻炼可改善生活质量,降低静息心率。

5、饮酒:增加了房颤的复发风险

在大多数研究中,酒精摄入与房颤的发生有着一致的相关性。这一发现也在多个Meta分析中得到证实。

导管消融术后,每天饮酒的人房颤复发的风险增加。

心房重构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在每天大量饮酒的人中,消融失败的风险更大。

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导管消融后完全戒酒的患者,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更小。

6、吸烟:大幅增加房颤的风险

一系列研究表明房颤与目前吸烟有关,风险估计增加32%~%。一项Meta分析发现,目前吸烟导致的房颤风险增加了23%。

最近,另一项纳入29项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目前和以前吸烟的人房颤风险增加,每天额外吸烟10支,风险增加14%。

在已确诊的房颤患者中,当前吸烟与许多不良事件相关,包括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死亡和主要出血事件。

吸烟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障碍和促进血栓前状态升高的已知因素,所有这些都促使房颤的发生。

7、打鼾的人,伴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将大大增加房颤风险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这个名字一出现可能吓大家一跳,名字很绕口,但是您可能就有。严重的打鼾,夜间睡眠期间如果每小时发生5次或以上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那您就被诊断这个疾病了。

OSAHS不但导致高血压等疾病,还跟心房颤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学者为了搞清楚这个联系,做了一项观察长达4年半的研究,结果提示OSAHS这个疾病的确是65岁以下人群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还有一些研究显示,OSAHS越严重,发生房颤的风险越高。

年6月6日,是第九个“中国房颤日”,今年的主题是“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老年健康的ldquo杀手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