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呼噜声”是从哪里来的?
家长们现在越来越重视孩子“打呼噜”的问题,观念也早已经从“打呼噜代表睡得香”逐渐转变到“打呼噜可能是一种病”。但是“呼噜”声究竟打哪里来,可能家长们并不清楚。实际上,所有造成孩子上呼吸阻塞的疾病都会导致“呼噜”的产生,其中常见的疾病包括鼻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等。
在睡眠时,上呼吸道的神经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进一步造成呼吸道变窄,阻碍气流流动,导致气流湍急,带动悬雍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舌头”的振动,从而发出“呼噜”声音;也可能是舌根后坠气流堵塞导致附近黏膜振动发出声音;再或是勺状软骨塌陷覆盖声带导致振动等。各种原因造成上呼吸道狭窄,气流堵塞导致软组织振动,就是打呼噜的基本原理。
02
造成“喘息”的最常见原因
儿童时期“喘息”的最常见原因是哮喘或是尚未达到哮喘标准的反复喘息。其中哮喘已经成为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
“喘息”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症状轻微的时候,医生使用听诊器就可以听到,严重的时候,甚至家长都能够清晰的分辨。“喘息”的发生主要是哮喘急性发作时,呼吸道尤其是小气道痉挛及分泌物阻塞造成通过的气流受限,转变成湍流而发出的“吹口哨”样的声音。
03
打呼噜与“喘息”
打呼噜与“喘息”两者都是因为气流通过呼吸道受阻,从而发出的声音,差异在于“打呼噜”主要是上呼吸道问题,而“喘息”主要是下呼吸道尤其是小气道阻塞所致。但是“同一气道、同一疾病”,“打呼噜”与“喘息”的疾病本质是相同的。
在诊断“哮喘”的病例中80%患有鼻炎,鼻炎同时也是造成儿童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的主要原因。鼻炎、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则是造成“打呼噜”常见原因,数据显示哮喘儿童发生“打呼噜”的几率是非哮喘儿童的1.79倍,而且容易使哮喘的控制。
04
看好“打呼噜”,有助于控制“喘息”
呼吸道从上到下都可以用过敏和慢性炎症解释,其中处于上游的鼻炎、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造成的“打呼噜”都会对下游的哮喘的控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甚至会成为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
图中,红圈为腺样体,*圈为扁桃体
同时伴有“打呼噜”造成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哮喘患者出现急性发作时,症状更严重,需要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比例是未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哮喘患者的6.48倍,同时住院时间延长了37%。接受积极的“打呼噜”相关疾病的治疗后,儿童哮喘的控制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05
看好“打呼噜”,避开这些诱因
①呼吸道病*感染:多种病*可造成呼吸道感染,已经验证80%的儿童哮喘发怍与病*感染有关,这是儿童时期唯一最常见的哮喘诱因。
②运动:多数儿童可因运动诱发哮喘症状。
③吸入过敏性物质:如尘螨、花粉、霉菌、动物毛发等。
④食物过敏:婴幼儿容易食物过敏,常见有鱼虾蟹、牛奶等。
⑤化学刺激:如吸二手烟、空气污染、刺鼻的气味和烟雾等。
⑥气候改变: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容易发生。
小结
“打呼噜”和“喘息”是常见的相伴相生的疾病,哮喘儿童更容易发生“打呼噜”的现象。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