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大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
一名2岁的儿童在睡眠中度过的时间约为h(相当于13个月),而只有h是清醒时间,睡眠时间长于清醒时间。
在2~5岁时,儿童的睡眠与清醒时间逐渐相当。到了学龄期,睡眠仍然占据了儿童每天40%的时间。
对儿童而言,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学习记忆、心理行为等各方面的发育。儿童期的睡眠问题还可能会持续到成年期,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生;
对家庭而言,儿童睡眠问题导致养护者睡眠片段化,睡眠效率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体验的增加;对社会而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国内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率如成都、深圳、扬州3市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分别为43.1%,45.0%,46.1%,
常见的睡眠问题
常见的睡眠问题有梦话(24.8%)、磨牙(19.0%)、鼾症(16.8%)、梦魇及夜惊(12.1%)等。
睡眠问题在儿童青少年中还包括包括失眠、睡眠呼吸问题(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异态睡眠问题(如夜惊、梦游)、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简单刻板的躯体活动)等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睡眠问题则更为常见。
睡眠初步评估
睡眠时间:孩子24h总共睡多长时间?
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推荐时间。如果睡眠时间少于推荐时间,提示有睡眠问题。
入睡/就寝问题:孩子入睡需多长时间,有就寝问题吗?
入睡潜伏期>20min,提示有睡眠问题。
睡眠中问题:孩子睡眠中会经常醒来、打鼾、呼吸困难或其他问题吗?
夜醒>20min,提示有睡眠问题。
评估筛查后提醒
如上述初步评估后发现儿童疑似存在睡眠问题,医院就诊并进行专业评估。采用儿童睡眠相关量表或评估问卷进行筛查,评估结果呈阳性则需进行医学诊断。
目前用于儿童睡眠评估的工具分为主观评估工具包括睡眠日记、儿童睡眠障碍量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简明婴儿睡眠问卷等和客观评估工具。
在开展睡眠行为训练之前后,必要时要转诊耳鼻喉科、呼吸科、神经内科治疗。
睡眠和心理行为
儿童不良的睡眠行为可能引发心理行为问题。睡眠质量差的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风险增至2.9倍,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社交困难、刻板行为等问题。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并伴有功能损伤。ADHD与睡眠问题存在双向影响。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达80%,多为睡眠发起和维持方面的困难,不随年龄增长而得到缓解,经常延续到成年。
如何改善儿童睡眠?
推荐睡眠时间
针对儿童睡眠问题,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卫生行业标准《0-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WS/T-),其中推荐睡眠时间如下。
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睡眠环境:卧室应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可在卧室开盏小灯,睡后应熄灯;不宜在卧室放置电视、电话、电脑、游戏机等设备。
睡床方式:婴儿宜睡在自己婴儿床里,与父母同一房间。幼儿期可逐渐从婴儿床过渡到小床,有条件的家庭宜让儿童单独一个房间睡觉。
规律作息:3~5月龄时,儿童睡眠逐渐规律,宜固定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00,但也不提倡过早上床。节假日保持固定、规律的睡眠作息。
睡前活动:安排3~4项睡前活动,如盥洗、如厕、讲故事等;活动内容每天基本保持一致,固定有序,温馨适度;睡前活动时间控制20min内;活动简短又温馨,共同度过“愉快时光”;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儿童处于较安静状态。
入睡方式:自我平静是儿童学会从觉醒状态转为睡眠状态的基本前提。培养儿童独立入睡的能力,在儿童瞌睡但未睡着时单独放置小床睡眠,不宜摇睡、搂睡;将喂奶或进食与睡眠分开,至少在幼儿睡前1h喂奶。允许儿童抱安慰物入睡。儿童哭闹时父母先耐心等待几分钟,再进房间短暂待在其身边1~2min后立即离开,重新等候,并逐步延长等候时间,帮助儿童学会独自入睡和顺利完成整个夜晚连续睡眠。
睡眠姿势:1岁之前宜仰卧位睡眠,不宜俯卧位睡眠,直至婴幼儿可自行变换睡眠姿势。
定时提前唤醒:事先对儿童夜醒规律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在常规夜醒前15~20min,轻拍唤醒儿童,再让其重新入睡,从而使常规夜醒不再出现。
++++
婴儿睡眠卫生习惯的培养有赖于带养人。加强对带养人有关科学喂养及睡眠知识的健康教育,消除带养人的焦虑,并与带养人共同制定睡眠计划是帮助婴儿建立正常睡眠模式的关键,
今晚好好睡个觉吧!
点击阅读动静结合健康睡眠▼
近期活动及既往资源
语言家庭培训
按时举办
第九、第十期接受报名咨询
-,
行为管理课程
助力家庭成长
《关爱妇幼健康未来》
“学习困难门诊”来了!(点击阅读)
4.2世界自闭症日
活动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