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压力增加、夜生活增多等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的睡眠水平和睡眠质量呈直线下降趋势
我们的睡眠问题如此突出
那么睡不好都会产生哪些危害呢
医院睡眠医学科吕红波主任
为您讲述
“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医院睡眠科负责人
吕红波
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临床催眠治疗师,心理健康指导师。
近年曾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修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在瑞典延雪平大学健康福利学院、北医院学习。参加国际临床催眠治疗、正念治疗、中英认知行为治疗(CBT)、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及睡眠呼吸障碍专培等系统培训。世界中联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甘肃省康复与疼痛委员会委员,四川精神卫生杂志青年编委,兰州市心理学会理事等。获甘肃省第二个“中国医师节”优秀青年医师。发表相关专业论文十余篇,其中2篇SCI,先后主持3项并参与7项市级科研项目,其中一项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擅长处理各类情绪问题及睡眠问题,如焦虑,抑郁,慢性疼痛等躯体不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发作性睡病,异态睡眠及睡眠节律紊乱等。
点击视频收看完整节目
据WHO(世卫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27%;全球约1/3的人有失眠问题,也就是说约有24亿人失眠。而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率高达38.2%,受失眠困扰的人群超过3亿人。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在睡前都离不开电子产品,睡眠拖延现象越来越明显,以至于睡觉的时间越来越晚。尤其在这次新冠疫情全民宅家生活期间,用睡眠时间刷手机刷资讯的人群越来越多,人们的作息极其的不规律。疫情期间大多数人的睡眠是“保量不保质”,人们有可能睡得更多,反而睡眠质量是明显的下降。
知识卡片
睡不好的危害有哪些呢?
当我们睡眠出现问题时很容易伴有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不好,所以说睡眠不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认知功能,是否拥有一个优质的睡眠,直接关系到我们第二天的工作状态。
或许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由于前一天没有睡好,第二天情绪就很容易急躁,与人相处时表现得特别没有耐心,甚至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睡眠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及情绪稳定性。
另外,睡眠的好坏与我们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长期失眠或存在其他睡眠问题,往往会引发血压升高、肥胖、免疫力下降等躯体问题,与慢性疾病紧密相关。
同时也有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失眠或睡眠不足,出现白天困倦,嗜睡,容易造成各类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甚至生命安全。
问
很多患者对睡眠的认知存在很大误区,接下来就具体介绍一下常见睡眠问题都有哪些:
国际疾病分类常见的睡眠问题主要包括:“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三大类90余种睡眠疾病。往往表现为:有的人是睡不着,漫漫长夜瞪着眼睛到天亮;有的人多梦、易醒睡不好;还有些人非常容易入睡,即使是坐着、站着都能很快的睡着,但醒后不解乏,仍存在明显的困倦、嗜睡。
答
常见的睡眠障碍
失眠障碍(失眠症)
病因: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于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患病因素:素质因素:也就是我们说的易感性,是指具有失眠的发病基础,比如有失眠家族史、自身具有高警觉性、高觉醒的特质、具有焦虑性性格特点人群易患失眠症。
诱发因素:是指触发失眠的各类生活事件刺激。比如人际关系冲突,患某些重大躯体疾病或遭遇外伤,亲人去世等重大生活的改变。
维持因素:是指失眠后所采用的不良的应对策略。常见的不良的应对策略有:晚上提前上床睡觉、早晨推迟起床时间懒床、白天过多补觉或午睡、饮酒助眠等。这些不良的应对策略,均可能导致失眠持续发展、迁延不愈。
治疗:首选——心理治疗: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尤其适用于以不良认知及不良行为为主导致失眠的患者,主要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放松疗法等等;比如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日间减少兴奋性物质(如茶、咖啡)的摄入;保持规律的就寝和起床时间;避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适当的睡眠限制可更好地诱导入睡;睡前放松训练等等。
其次,对于中、重度失眠患者建议专业睡眠医生指导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同时药物辅助治疗,另外,配合物理治疗、运动和光照治疗及芳香治疗等手段都可以很好的帮助调节失眠。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就是我们俗称的“鼾症”。
主要表现:除了晚上持续大声打鼾,憋气,夜尿增多等症状外,白天也存在晨起头疼、口干,白天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易怒等症状。
病因:1.最主要的病因:咽腔塌陷、狭窄是常见危险因素,如咽部软组织肥大、扁桃体及腺样体增生肥大、舌体肥厚、上下颌发育异常等。
2肥胖:肥胖也是是睡眠呼吸暂停第二大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人群中患病率可达31%,远高于正常体重人群。体重指数每增长10%,患病风险可增加4倍左右。
3.性别因素: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4.年龄因素:随年龄增长会逐渐加重。
5.体位因素:体位对于此病有明显影响,仰卧位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的发生率高于侧卧位。
6.酗酒:患者饮酒后使呼吸暂停次数及持续时间增加,低氧血症程度加重。
7药物作用:如麻醉药、氯硝西泮、艾司唑仑等有可加重病情。
8.本病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比如慢性心功能不全,颅面发育畸形,遗传性疾病等等。
危害:前面已经提到过由于频繁呼吸暂停造成大脑长期缺氧,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而且由于白天疲乏、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尤其开车时打瞌睡容易导致车祸而带来社会危害。
诊断:结合患者主诉及睡眠监测结果可明确,其中PSG是金标准。
治疗:①对轻症患者推荐减重,戒酒、侧卧位睡眠。
②少数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患者,额面部畸形的患者。
③中重度患者建议首选无创正压呼吸机,目前证实疗效可靠(但很多患者自行购买机器使用,由于压力调整不当不能耐受治疗,故具体治疗方案需遵医嘱)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而言,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坚持锻炼,控制体重等措施能进一步增加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不宁腿综合症
有一种躁动不安,往往被误诊为焦虑症,但其实它并不是焦虑症,就是这个疾病--不宁腿综合症,也叫做不安腿综合症。
表现:在安静休息时小腿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感觉异常,活动或按摩可暂时缓解的一种综合征。这种反复出现的不适感,严重干扰睡眠,可出现入睡困难、睡眠中觉醒次数增加。
常见的不适感包括:酸、涨,痛、麻等不适,比如爬行感、麻刺感、烧灼感、抓痒感或者酸痛感。腿部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部分患者可以伴有上肢的不适感。多出现于傍晚或者夜间。
本病具有“静重,动轻,昼轻夜重”的特点。也就是说安静不动时加重,活动后能减轻,白天症状轻晚上严重。
诊断:依据病史及制动试验基本可明确,PSG可进一步证实
治疗:1.非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和间歇发作的患者)
①养成规律睡眠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容易加重不宁腿的症状)
②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减少咖啡因摄入,戒烟戒酒。由于患有此病的患者往往体内铁缺乏,因此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蛋*、海带、紫菜、木耳、猪肝等);多吃水果蔬菜促进铁的吸收;可选择用铁锅炒菜
③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抑郁和焦虑会加重不宁腿的症状
④适当运动锻炼也可减轻症状
药物治疗(适用于中、重度患者):
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遵医嘱积极药物对症治疗,切莫急躁
②注意避免可导致病情恶化的药物:某些抗抑郁药、抗精神病等药物,比如米氮平、喹硫平等药物可引起或加重不宁腿
③充足补铁:前面已经提到过这一疾病很可能与铁的吸收利用有关,因此按时服用铁剂;定期监测铁蛋白水平
发作性睡病
它是一种以难以控制的思睡、发作性猝倒、睡瘫、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特点。睡眠疾病日间过度嗜睡的除了前面介绍过的睡眠呼吸障碍外,发作性睡病是继它之后,引起日间过度思想睡的第二大疾病。
主要表现:白天经常犯困、嗜睡,甚至考试、行走、进餐、交谈时也难以抑制;大笑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肢体无力而跌倒、可出现点头或吐舌的动作;睡眠中出现一过性身体不能活动或难以讲话,即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压床”;刚入睡或即将醒来时出现生动而不愉快的幻听、幻视;夜间易出现多梦易醒。
诊断:除患者临床表现外,夜间睡眠监测及日间多次小睡试验是诊断的金标准。
治疗:建议三分治,七分养,除主要的药物治疗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外,同时日常健康生活方式也尤为重要。比如:
1、保持规律的生活,按时作息,控制饮食,戒烟酒,不过多地打游戏、玩电脑。
2、要认识到这是一种疾病,千万不要取笑歧视患者,所以对于上课经常无法控制睡觉的学生应高度警惕此病。
3、减轻患者的压力,不要过高要求患者,应创造一个轻松的生活环境。
4、一定要创造机会午休,午休比药物作用更明显。
5、犯困难耐,不要硬撑,可以适时地小睡一会儿。
6、病情未得到控制者不宜开车、从事高空等危险作业,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异态睡眠
有一部分人睡眠中可能出现各种不自主的异常行为,如磨牙、梦呓、喊叫、惊恐、翻滚、行走、跳跃、拳打脚踢、打人伤己。
出现这些情况有可能是睡眠行为异常,睡眠行为异常可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也可发生在非快动眼睡眠期,统称为异态睡眠,异态睡眠主要表现为:磨牙,惊叫,梦游,睡眠中异常发声(如大声说话、咒骂、尖叫等),惊醒,粗暴猛烈的动作(如拳打脚踢、翻滚、坠床、呼喊等),甚至有些人能清晰的回忆起梦中的具体情节及自己做出的暴力行为,甚至这些暴力行为导致自己坠床。若存在这些情况,希望及时到睡眠中心就诊,专业睡眠医生为您排忧解难。
睡眠节律紊乱
有一些人如同“猫头鹰”,众人皆睡您独醒(夜间该睡时睡不着),一觉睡到大中午(早晨该醒醒不了);或者有的人像“百灵鸟”,傍晚不该睡时就昏昏欲睡,凌晨过早醒来。
这种情况我们称为睡眠时相延迟或睡眠时相前移,尤其“猫头鹰”型的睡眠时相延迟目前在年轻人中极其常见,睡眠不规律导致生物钟颠倒紊乱,从而影响到学习、工作,这就需到专业的睡眠中心就诊,进行体动仪检查。
治疗失眠小窍门
作为常用的非药物疗法——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
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是很显著的,也得到全球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可。主要是通过调整“睡眠三要素”起到治疗作用,即“三个小窍门”。所谓“三个小窍门”,分别是指:睡眠节律、睡眠动力和身心放松。
1
生物钟
生物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
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生物钟有四点功能:提示时间、提示事件、
维持状态和禁止功能。
也就是它能够让你一天到晚的生活进行安排,
比如说白天会让你专注于工作、头脑更清晰,
夜晚会让你放松身心快速入睡。
生物钟对人们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2
睡眠动力
也称为睡眠压力。睡眠动力越大,
就越容易进入睡眠。睡眠动力不足,就不容易入睡。
睡眠动力主要与保持清醒的时间,
以及适量运动两个因素相关。
连续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睡眠动力越大,
越容易入睡,睡眠越深。
所以,不管晚上睡眠好与坏,白天都不能补觉,
也不能午睡,否则会减少睡眠动力,从而导致失眠。
同时,也不能赖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
如躺在床上看手机、看电视、看书等。适量运动,
也可以增加睡眠动力。
建议每日坚持运动,最好是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爬山等。
运动尽量在白天进行,睡前2小时内应避免运动。
3
身心放松
睡前躯体或心理的紧张,会导致失眠。
通过放松训练,可以减少焦虑,从而促进睡眠。
放松训练的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是腹式呼吸、
渐进式肌肉放松、身体扫描、正念呼吸等方法。
向上滑动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