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5日
16:53:32
正月(小)廿二
星期五
春雷一声响,冰雪融化,树木发芽,绿草钻出土壤,冬眠蛰伏的动物被雷声惊醒,顾名惊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春回大地,阳气生发,乍暖还寒。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天人相应,须应天时,适节气,重视养生保健,《*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惊蛰,又称“启蛰”,是人体内的肝阳之气逐渐上升,养生的重点也就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上升,尤其是肝阳的上升,宜夜卧早起,多做运动,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调理,从而使人体的精神、气血等也如春天一样舒展、畅达。
1
养阳护肝,饮食宜减酸增甘
孙思邈曾言:“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就是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为什么?酸性食物有收敛作用,可阻滞气机,不利于阳气升发,酸入肝,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从而损害脾胃;甘味食物可以滋补脾胃,但此“甘”非彼“甘”,不等于甜味食物,而是具有润燥特点的一部分食材。若理解错了,过多地摄入糖分,尤其慢性肝病患者,不能及时代谢,会加重肝胆负担,使病情进一步恶化。那惊蛰应怎么吃呢?《*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发,是发散的意思,陈,是陈旧,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借着春阳发散之机,退除冬蓄之故旧。所以在春天我们可以多吃一点发散性的蔬菜,例如韭菜、葱、荠菜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打开身体里气的通道,吃完之后,人就会神清气爽,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此外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可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动物类的食物:瘦肉、鸡肉、鸡蛋、牛奶;植物类的食物:莴笋、竹笋、菠菜、芹菜等。哪些应该避免吃呢?除了酸味食物以外,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也应少吃。此外,日常最好能晨起一杯水,首选白开水。饮水可帮助排除*素,还能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构成抵御感染的屏障。另外,平时像绿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清肝饮品,可以去火、清脂,也可酌情多喝一些。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春捂保暖,切勿过早褪去冬衣
在惊蛰时期,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湿度增高,各种细菌和病*生长活跃,流感、流脑、风疹、甲肝、过敏性疾病等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对于身体偏虚、困倦乏力、容易感冒的人,最应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适当“春捂”。但多数年轻人认为自身火力壮,可抵挡外邪入侵,早早就褪去冬衣,换上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儿因冻受寒,“春捂”捂过头,当捂出大汗淋漓之后还不愿脱衣散热。因此,“春捂”需要特别注意,出门应根据温差变动,随时增减衣物,待气候稳定,再收起冬季衣服,切莫捂过头,避免出现大汗情况,容易导致感冒。“百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足部与全身各脏腑都有着密切关系,而足位于人体末端,离心脏甚远,当人体为防止散热过多,末梢血管收缩,血流受阻,足部温度下降明显,更易受到外邪侵袭。惊蛰时节仍是忽冷忽热,乍寒时有,早晚温差偏大;雨量较大,湿度较重,过早地挽起裤脚会导致风寒湿之邪过多地从脚踝处随经脉侵袭人体,而造成人体各处关节的酸胀疼痛不适,经久难愈。图片来源于网络3
情志调摄,运动修身养护肝脏
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通肝。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惊蛰时期,肝阳上升至阴血相对不足,容易发生肝火偏盛的情况。高血压患者在春季尤其惊蛰前后极容易出现眩晕、头痛加重的现象,更有部分老年人易发怒,导致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发生。年轻人则因阳气容易骤升引动体内热气,易出现痤疮、怕热、出汗等症状。因此,惊蛰时要重视情志养生,力防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发现和转移的方法消除,忌动肝火。如果我们平时情绪比较暴躁,容易发怒,喜欢生闷气,就一定要在春天肝“值班”的关键时期,好好呵护它。因为肝最不喜欢的就是压抑和束缚,而喜欢像一棵树一样伸展、调达的状态。当你郁闷、生气、憋屈、发怒的时候,也是肝气被压抑的时候。所以,春季大家日常在每一次生气、愤怒的时候,都能保持一份觉察,即便仍然控制不住情绪,但至少我们要觉知自己此时的情绪,伤害的其实都是自己。今年疫情得以控制,我们可以去往野外踏青、花田赏花,尽情地欣赏这稍纵即逝的大好春光。运动上可选择慢跑、太极拳、打坐等调畅气机。在运动前先拉拉筋,因为春季应肝,而肝又主筋,拉筋的时候,身体内的肝胆就跟着动起来,动外而养内。如果有条件的朋友,也可以多学些传统功法,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在呼吸吐纳中,既能调身又能调神。图片来源于网络除了日常活动以外,还可进行自我保健以顺应天时,防病保健。①补肾水。腰为肾之府,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肾水足,则肝气不旺。
可先将两手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在腰部两侧,手掌贴着皮肤,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有温热感为止,每次约下左右。呼气时,加做缩肛运动,吸气时放松。可以滋阴温阳,补肾强腰。
图片来源于网络
②养脾胃。养胃可揉足三里穴(膝关节向下量4横指,胫骨前缘外一拇指)。按揉时小腿略向前伸,使腿与凳保持约度,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移放中指在上面加压,两指一并用力,按揉足三里穴,做1分钟,可健脾和胃。
图片来源于网络
③疏肝气。春季肝气升发,太过或不及就会出现肝郁气滞,推搓两肋可疏肝理气。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
图片来源于网络
4
昼长夜短,春困也应顺天时
惊蛰前后阴寒之气渐降,阳气升发,人体血管舒张,流入大脑的血供较冬季减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减弱,经常让人感觉懒洋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感到疲劳,经常想睡觉。这就是所谓的“春困”现象,现代医学认为,“春困”是春天气温回升而导致的一种暂时的生理现象,而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升温最快的时节,故而春困更是明显。很多人往往简单地认为只要多睡就可以不再犯困。其实,过多的睡眠不能顺应春季特性,反而会抑制阳气升发,使人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结果是越睡越困。所以养生提倡人们适当早起,以适应自然界生发之气。惊蛰后应早起,且醒了以后必须要活动,因为运动能带动阳气的生发,可能前一分钟还躺在床上感觉特别困,在为起或不起做思想斗争,但一分钟以后,我们真正穿上衣服起来活动的时候,就会突然感觉不困了,因为阳气已经生发起来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5
艾香祛疫,驱除瘟疫邪*
古语说:瘟疫始于大雪,生于小寒,弱于雨水,衰于惊蛰。因疫情而蛰伏的冬天正在过去,伴随着阵阵春雷,长虫出洞,四处觅食。民间有习俗,听到雷声要击鼓回应,以示与天地同频,振奋精神,震慑诸邪。雷声起,天下震,涤荡瘟邪,人间气象,为之一新。新冠肺炎已持续月余,随着各方努力,雷火之下,定会驱除瘟疫,还山河太平,人间安康。6
疏肝养肝,还要重视排*
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蛰伏,人体蓄积的*素,包括郁结之气、瘀停之血、蓄积之便、水饮痰湿,都是排泄的最佳时节。除了使用药物,还可以采用针灸疗法中的刺络拔罐、以及刮痧疗法,效果是最好的。专家简介
赵俐黎
主任医师、教授、针灸科疼痛门诊主任,对于疼痛性疾病,亚健康性疾病、瘫证、畏寒怕冷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针药灸结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关节炎、偏瘫、失语、面瘫、产后综合症、老年性痴呆症、头晕耳鸣、头痛、失眠焦虑、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综合症、冠心病、高血压病、痛经、胃病、气管炎、哮喘、打鼾、全身怕冷及针灸、埋线减肥、美容瘦身等。
坐诊时间:周一、三、五全天坐诊地点:河南中医院新门诊楼A区六楼针灸科疼痛门诊一诊室王庆波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针灸科疼痛门诊副主任,主攻失眠,擅长针灸药并用,治疗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关节炎、软组织疼痛、带状疱疹疼痛、头痛等)、亚健康性疾病(疲劳、失眠、健忘、眩晕、体虚、畏寒等)、神经官能症、面瘫、面肌痉挛、哮喘、气管炎、耳聋耳鸣、遗尿等。尤其调整机体的亚健康状态(失眠疲劳、健忘),效果显著。
坐诊时间:周一、五下午,周二、三全天,周四、六上午坐诊地点:河南中医院新门诊楼A区六楼针灸科疼痛门诊六诊室智沐君医学博士,主治医师河南中医院针灸科疼痛门诊-END-
科室简介
河南中医院针灸科是我院建院之初即成立的两个科室之一,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河南第一分中心。科室包括针灸科、理疗科、疼痛门诊三部分,设有肥胖调脂、疲劳失眠、颈肩腰腿疼痛、畏寒怕冷、瘫证一(面瘫)、瘫证二(中风、截瘫)、乳腺病特色疗法、微针平痘消斑减皱8个专病门诊,设置床位66张。
科室建科60余年来一直坚持继承发展创新中医特色疗法的道路,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强、人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2名、康复治疗师1名,研究生导师1名,博士3名、硕士6名。学科带头人赵俐黎主任医师,师从针灸泰斗石学敏院士、帖亚林等多位大师,传承石氏中风单元疗法、醒脑开窍针法、帖氏飞针等针灸经验,带领科室职工不断发掘完善创新中医传统技术,逐步提出并完善了“赵氏平衡针刺疗法”、“赵氏三维立体减肥疗法”、火龙灸治未病及太极阴阳罐法干预亚健康等学术思想,在国内外有较强的影响力,深受专家、学者及患者的好评。
特色疗法,业精术专
1.“冬病夏治”:科室开展40余年,是全国冬病夏治的标杆科室之一,系统完善、发展了冬病夏治的理论,拓展了治疗范围和治疗方法。
2.“太极阴阳罐法”:赵俐黎团队独创,入选国家“治未病服务适宜技术”名录,集音乐、太极、闪罐、留罐、走罐、手法、精油等于一体,疗效显著、适用性强,在全省中医技术比武中荣获“第一名”,并入选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治未病服务适宜技术”。
3.“火龙灸”:赵俐黎团队经过古代皇宫秘术挖掘、开发古代医术,继承创新,拓古成型,曾被中央电视台4套“中华医药”栏目做了专题报道,并已成功举办了7期火龙灸国家级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班。
特色灸法:包括“督灸”、“归元灸”、“温筋通痹灸”、“温肾固本灸”等,科室规范拓展隔物灸法,极大的提高了临床疗效。
其他传统疗法1.针刺:包括毫针、电针、温针、头针、埋针、耳针、体针、腹针、火针、筋骨针、指针、水针、梅花针、三棱针、腕踝针、锨针等;2.灸法:包括艾柱灸、艾卷灸、艾箱灸、温针灸、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
3.拔罐疗法:包括留罐、闪罐、平衡罐、走罐、刺血拔罐、太极阴阳罐法、药罐等;
4.穴位贴敷疗法:科室研制的“外敷止嗽散”、“寒痹通”、“温胃散”等广泛应用于临床。5.物理疗法:科室拥有多项先进理疗设备,安全、可靠、高效、无痛、无*副作用,可以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炎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在传统物理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科室通过几代人的研究实践形成多种中药导入技术,作用直接,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不损伤机体。6.其他疗法:自血疗法、小针刀、水针刀、穴位埋线(针)、经络导引排*、推拿药摩疗法、耳穴压豆、刮痧、捏脊等。
优势病种,疗效卓越,安全绿色1.疼痛性疾病:颈肩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骨关节炎、肩周炎、落枕、颞颌关节炎、带状疱疹神经痛、牙痛、三叉神经痛、咽喉肿痛、腱鞘炎、痛风、癌性疼痛等;2.神经系统疾病:面瘫、偏瘫、眩晕、头痛、耳鸣、截瘫、痴呆、神经损伤、神经衰弱等;3.代谢性疾病:肥胖症、高脂血症、脂肪肝、高粘血症、高血压病、代谢综合征等;4.乳房疾病:乳腺增生、产后缺乳、断奶回乳、乳房下垂、男性乳房异常发育等;5.亚健康状态调理:怕冷、失眠、乏力、体虚、抑郁、焦虑等;6.消化系统疾病:胃痛、便秘、腹泻、呕吐、打嗝等;7.皮肤性疾病:痤疮、*褐斑、黑痣、扁平疣、老年斑、皮肤赘生物、带状疱疹、皮肤溃疡、神经性皮炎等;8.妇产疾病:产后病(风湿、怕冷、出汗)、宫寒症、痛经、不孕、月经不调、卵泡不破及各种妇科炎症;9.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咳嗽、哮喘、咽炎、鼻炎、打鼾、肺炎等;10.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11.肿瘤性疾病:因肿瘤引起的白细胞低下、免疫力低下、乏力消瘦、疼痛等;12.各类炎症:麦粒肿、前列腺炎(增生)、丹*、术后粘连、术后瘢痕、扁桃体炎、注射性硬结等;13.儿童疾病:小儿多动症、小儿消化不良、遗尿、发育迟缓、秽语症、小儿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咨询,-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