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是以各种脑梗死、脑出血为特征的发展急骤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功能障碍性疾病,又称为脑卒中。该病起病急,病死和病残率高,为老年人三大死因之一。脑血管意外属中医“中风病”的范围,历代医家对中风病论述甚广,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邓老通过文献的复习及结合多年临床积累了治疗脑血管意外的临床经验。
一、病因病机
邓老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应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内动,或湿痰、瘀血内阻,或虚阳浮越而发病。而外风外寒亦往往为本病之诱发原因。
二、辨证分型
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中脏、中腑、中经络三大类。
1.中脏
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发热或不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分为闭证与脱证。
①闭证:属实证,为邪气内闭清窍,以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为特征,根据其有无热象,又有阳闭与阴闭之分。
②脱证:是五脏真阳散脱于外,属虚证,可见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肢冷或手撒遗尿,大汗出,或汗出如油,或面色如妆,脉细弱或浮大无根,或沉细欲绝。
2.中腑
以神清,或神情默默,善悲而哭,半身不遂或但臂(腿)不遂,失语或语言不利,口眼歪斜,或大小便失禁等为主要表现。可分为肝阳亢盛型(兼有舌质红绛或艳红,舌体颤,苔*或腻,脉弦而有力或脉数)、气虚血瘀型(兼有舌胖嫩,有齿印或黯淡,有紫斑瘀点,脉多浮大或大而无力)、阴亏血虚型(兼有舌嫩红,舌瘦或舌痿,少苔或无苔,脉沉细而涩)。
3.中经络
以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肌肤不仁,手足麻木为主要特征。分为风痰阻络型(或可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舌苔白或兼滑腻,脉浮滑或弦数)和阴亏阳亢型(可见舌强语謇,舌红苔少,脉弦滑数)。
三、辨证论治
在治疗上,邓老吸取尤在泾《金匮翼》卒中八法及张山雷治中风八法的经验,拟定了下述辨证论治方案。对于中脏者,治疗时可将方药配合针灸治疗,疗效较佳。
1.中脏:
阳闭证,因病人常有昏迷不省,牙关紧闭,无法口服药,故以安宫牛*丸研碎化水,滴入患者舌上,待症状稍好转后用清肝降火、滋阴潜阳之剂,并针刺十二井(针出血),太冲、人中、丰隆(均用泻法);
阴闭证,予苏合香丸(用法如安宫牛*丸)及熄风豁痰之剂,针刺太冲、人中、丰隆(均用泻法);
脱证可灌服或鼻饲参附汤以急救回阳,若属肾阴亏而虚阳浮越者,用地*饮子,针法可艾灸关元、神阙(隔盐灸,不拘壮数)。
2.中腑:
①肝阳亢盛型,宜平肝熄风,用羚羊角骨汤(自拟)。
基本方:羚羊角骨25克,钩藤15克,白芍12克,地龙12克,石决明30克,天竺*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
加减:兼热盛者,可加*芩、莲子心、石膏;兼痰可加胆南星、全蝎、僵蚕;兼失语者加全蝎、菖蒲,或合至宝丹。
②气虚血瘀型,治以补气祛瘀通络,用补阳还五汤或*芪桂枝五物汤。
加减:若兼失语则加全蝎、菖蒲、远志,或合猴枣散(成药);若以血瘀证为主,气虚不甚者,可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③阴亏血虚型,宜养血滋阴,用地*饮子。
加减:兼失语者,加天竺*、菖蒲、生葱。
针刺治疗:以调和经脉,疏通气血为原则。偏瘫者,上肢取肩髃穴、曲池、外关,下肢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绝骨、三阴交;失语者,取通里、涌泉、廉泉、哑门。
3.中经络:
①风痰阻络型,治疗宜养血祛风通络,用秦艽牵正汤(自拟)。
基本方:秦艽18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生地20克,云苓15克,白附子10克,僵蚕10克,全蝎10克,羌活10克,防风6克,白术12克。
加减:若兼痰多者,去生地加胆南星;兼热者,加石膏、*芩。
针灸治疗:针刺地仓、颊车、攒竹、合谷(均取患侧)、太冲,久病者当用灸法,或在上述部分以维生素B1、B2作穴位注射。
②阴亏阳亢型,宜滋阴平肝潜阳,用钩藤饮加减(自拟)。
基本方:钩藤12克,牡蛎30克,牛膝15克,天竺*12克,全蝎10克,石决明30克,天麻10克,首乌20克,杜仲12克。
针刺治疗:地仓、颊车、合谷(均取患侧)、太冲。
四、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治疗
对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治疗,邓老较推崇王清任《医林改错》中之补气活血法。认为补阳还五汤及通窍活血汤加减,对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尤其是中腑)疗效较前人方法有其独到之处。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原主治中风半身不遂者,确有良效,临床沿用至今。邓老常用于治疗中风病属气虚有瘀者,效果甚佳,他认为补阳还五汤适用于中风以虚证为主者。至于在脑出血急性期可否用补阳还五汤,历来有不同的看法,邓老认为,关键在于辨证。脑出血以虚证为主,尤其是气虚血瘀者则可大胆使用,早期即可用补阳还五汤;若脑出血属实证、热证,尤其是肝阳上亢化热化火动血致出血者,则不宜使用,以免有动血之虞。如伴有昏迷者,则可用安宫牛*丸温开水化开,用点舌法。在药物用量上,邓老认为补阳还五汤取效的主要关键,在于重用*芪60~克,甚至克以上(此时煎药用水量及煎药时间,必须相应增加,否则便不能获得应有的疗效)。通窍活血汤加减则宜用于脑血栓形成,不可用于脑出血。
参考文献:
[1]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3-17.
[2]邱仕君,邓铁涛医案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邓老师承团队曾长年跟随邓老开展古方、经方、验方的临床研究、总结、应用工作,欢迎咨询、预约和就诊。
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