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流鼻涕打呼噜的小男孩
TUhjnbcbe - 2021/2/1 2:00:00
北京治皮肤科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92.html

关键词:流鼻涕,打呼噜,可能的腺样体肥大,经方苓桂术甘汤+薏苡仁

前一段时间,用苓桂术甘汤加薏苡仁治好了自家孩子的常年流鼻涕,意外的是,以前他白天活动多或劳累后晚上睡觉打呼噜症状也没了,就此事咨询了耳鼻喉科的专科大夫,告知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导致的流鼻涕、打呼噜,后阅读文献,感觉这个病例很有启发性,今天分享给大家。

专业版简要医案:

马某,男,10岁,体重46kg,初次开方日期:年5月8日。

症状:鼻流清涕3年余(每天上学、出门活动都得带卷纸),一年四季均流鼻涕,夏天量少,寒冷、冬天加重,饮食二便及汗出可,活动后即喘大气。以前进食时容易恶心(进食前),口服半夏厚朴汤痊愈,舌淡苔白,脉平和。

既往闻到海鲜腥味即恶心,重时呕吐。

既往因流鼻涕被诊断为鼻炎,口服同仁堂小儿鼻炎片3瓶,无效。

思考:既往学习刘渡舟刘老医案,鼻炎有水气上冲的苓桂剂方证,治疗后痊愈,本医案虽然缺乏水气病舌脉,但孩子活动后即喘气,思《金匮要略》胸痹篇:“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结合刘老医案及理论学习,考虑痰饮上犯,予苓桂术甘汤加具有解凝作用的薏苡仁

处方:

茯苓25克,桂枝15克,苍术10克

炙甘草10克,薏苡仁25克。

7付

服药后至今,流鼻涕消失,中间经历期末考试,熬夜学习,劳累(有几天喜欢打篮球,长时间运动)后晚上睡觉也未打呼噜。

因治疗受刘渡舟刘老医案影响,今附刘老医案以备学习:

李某,56岁,徐水县农民,患鼻塞证,尤以夜晚为甚,只能以口代鼻呼吸,所以口腔干涸为甚,偶因"心悸"请余为治,辨为水气凌心之证,予苓桂朮甘汤五帖。服讫而鼻塞随之痊愈。

备注:1、刘老爱用苓桂剂治疗“水气上冲”的病症,说:“苓桂术甘汤,虽然看起来只有四味药物,且均较平和,但临床上有千*万马之势”,如果是心悸,刘老称其为“水心病”。2、此案的临床症状学描述,更像腺样体肥大。

科普一下腺样体肥大(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西医学名:腺样体肥大

主要症状:鼻炎、鼻窦炎,听力减退和耳鸣,腺样体面容等

主要病因:炎症反复发作,遗传因素

病因及病理生理:本病常见原因为炎症,如急慢性鼻炎,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等反复发作,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导致鼻阻塞加重,阻碍鼻腔引流,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本病也常常有家族遗传史。

临床表现局部症状:

儿童鼻咽腔狭小,如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引起耳、鼻、咽、喉等处症状。(1)耳部症状:咽鼓管咽口受阻,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和耳鸣。(2)鼻部症状:常并发鼻炎、鼻窦炎,有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状。说话时带闭塞性鼻音,睡时发出鼾声,严重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3)咽、喉和下呼吸道症状:因分泌物向下流并刺激呼吸道粘膜,常引起夜间阵咳,易并发气管炎。(4)腺样体面容:由于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面骨发育发生障碍,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

讨论:

1、中医方证治疗的探讨:

首先: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有症状、符合病机即可以予相应的经方治疗

其次:经方里的专科用药,薏苡仁有解凝作用,用于凝结较深的痰饮病,皮肤病也常用

第三:时方的方证辨证,治疗鼻炎的专方,苍耳子散,我们没用任何一个方中药物,实践证明,经方是古方,古方能治疗今病,关键是我们得好好学习经方

最后:关于小儿鼻炎片,是中西医结合的专病专药,当然中医人认为他还要符合辨证才有用,如果无效那是药不对症。我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小儿本身就不是鼻炎,所以无效,是中医人对西医的辨病本身就错了(我感觉中医人经常对西医的疾病诊断不以为然或排斥,这是不可取的)。

2、关于西医诊断的探讨:

患儿没有完善相关检查,只是根据临床症状,考虑腺样体肥大,临床不够严谨,以后有机会先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中医治疗,这才能体现出中医在某一具体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3、关于小儿鼻炎片的组方:

可以明显看出,均是清热解*、散风之药。临床流清涕是饮、*浊鼻涕是痰热,祛饮、化痰热才是标本兼治之法,苓桂术甘汤(祛痰饮)加薏苡仁(解热凝之痰)足矣。

马培锋

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三层次人才,中国农工民主*员,中国卒中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温热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王清任学术思想研究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浊*症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副组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张仲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希恕经方医学沧州传承基地负责人。

建立“经方人”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在研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一项,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著作2部,发明专利1项。

专业特长:应用经方、针灸及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中风、失眠、头痛、癫痫、面瘫、帕金森病、脑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咳嗽、妇科疾病等。

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流鼻涕打呼噜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