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新冠阳性密接被拉进酒店隔离了,在这个不到10平米的房间里,总算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面对一下自己了。
昨天看到了一篇关于控制欲强的人都是什么样的文章,突然想起来我自己从前就是个控制欲强的人,而且因为自己的这个问题,还害了一个无辜的人:我前妻。
她是那种很安静的贤妻良母型的女人,生活中无欲无求不攀比,从不要求我要买什么房子什么车子,她就只想一家人能在一起安安稳稳地生活。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却被我的控制欲压抑得失去了跟我继续生活的勇气,最终被迫选择远离婚姻。
现在想想,我不但有控制欲,我还有强迫症。
一.解读强迫症和控制欲
什么是强迫症?这里我们就不去找什么百科词条之类的权威解读了,我们就用通俗的语言拿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来描述一下:有强迫症的人明知道做某些动作是毫无必要毫无意义的,甚至自己也不想做,但是如果不做,自己就会感到更加焦虑和不安。比如一个人和女朋友共用一支牙膏,女朋友刷牙时习惯随意地拿起牙膏管挤一下,而有强迫症的人却早已习惯从牙膏管底部开始往上挤牙膏,如果哪天强迫症者看到牙膏被随意挤过,他们即使当时不需要刷牙也会特意把牙膏拿起来,从底部往上挤一挤,从而使牙膏管的形状达成自己习惯的形状。该强迫症者甚至从内心深处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这个行为是完全没必要的,但他却忍不住要地做这个动作,如果不做,他的内心就会一直不安,总觉得有什么事没做好。其实看到这里,我们也发现了强迫症的另一个表症:这类人通常是完美主义者。对于这种症状,心理学界其实把这种症状定性为神经精神疾病的。通常情况下,强迫症都是对内的,即症状行为者把这种强迫行为施加在自己身上。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控制欲。
百科词条的解释是:控制欲,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对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支配,不允许意外或者是有其他差错,对于人来说指对她/他绝对的占有,思想上、行为上都不允许有违背你的意思。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想要控制住一些事物或其他人。通常内心有较强不安全感的人控制欲望也强烈一些,那些谨小慎微、追求完美、心里总不踏实的人更希望控制别人。控制欲强是内心恐惧的表现,也是极度没有安全感的表现,通过控制一些人或事物来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感觉到了吗?控制欲强的人是一个可怕的存在,尤其是如果那个控制欲强的人是你的上司的时候。但是,这还不是最可怕的,真正更可怕的是:这个控制欲强的人本身就有强迫症。我们上面说过,强迫症通常都是患者对自己实施强迫行为,但如果控制欲强的人同时还有强迫症的话,这个控制欲强的人就会把自己的强迫症也实施到他周围人的身上。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细思极恐?
不幸的是,从前的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强迫症患者,还是一个控制欲超强的人,说得有烟火气一些就是:当年我前妻跟我一起生活,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都要求她保持跟我一样的习惯,更贴切地说就是,我在内心深处和行为上,一直要求她按照我的行为节奏和习惯完全复刻到她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挤牙膏的方式要跟我一模一样、洗衣服的顺序要跟我一模一样、饭后洗碗必须先洗锅然后再洗碗......
是不是听起来很可怕?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你前妻能忍受得了吗?
其实结果已经很明显了:我在描述这个现象中对她的称呼是“前妻”。对,我们分开了。
分开的原因,用她的原话说就是:跟你在一起生活太压抑了,我想做自己。
我们分开已经是6年前的事情了,至分开的时候,她已经在我的阴影里生活了8年。对她来说何其不幸。
但对我来说,直到她彻底决定跟我分开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控制欲伤害了身边人,直到我们分开两年之后我才发现,我还有强迫症。
二.它们的破坏力
强迫症和控制欲强都会对一个人产生哪些影响呢?
1.工作中
工作中通常都会要求注重细节,甚至很多企业也推崇细节决定成败的企业文化。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注重细节归类为强迫症,事实上在工作中我们也很难分辨注重细节和强迫症的区别。所以在此我们不讨论强迫症,只说控制欲。
控制欲强的同事,尤其是上司,会要求自己的下属分毫不差地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完成他交代下去的工作任务,其包括完成数量、质量、时间节点、完成顺序、抄送人、工作报告开头结尾的格式等等等等,这些一切的细节都会要求下属做到分毫不差,一旦出现一点偏差,他就会怀疑下属故意敷衍没有全力以赴,继而会通过一些含沙射影的方式、甚至指桑骂槐的方式敲打下属。他会通过粗暴的管理方式来强化自己的权利从而满足自己的控制欲。长此以往,控制欲强的上司所管理的团队就会出现一系列对企业不利的象:下属离职率高、下属对企业没有认同感、下属厌恶工作、丧失团队意识、找不到归属感、对自己极度不自信、工作消极。带着这样的状态工作,这样的工作是没有效率的、工作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即使表面看起来团队业绩良好,那也只是暂时的,其实下属的团队意识早已分崩离析,此刻所呈现出来的良好业绩只不不过是受工作职权的压迫而不得不“全力以赴”所得到的回馈。
2.生活中
有强迫症且控制欲强的人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人更是不幸的。就拿从前的我为例,其实那时的我也被自己的这些坏毛病折磨着:生活中的一些繁琐细节不继地无意义地重复、一旦发现家人的某个习惯跟我不一致我就打内心深处想发火......其中最无辜的就是我前妻了。
3.交际中
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你会拿自己的强迫症做为衡量对方是否有“价值”的标准:如果对方在你所触及的方面能保持与你的强迫症行为一致,就会被你无形中判定对方值得你与他交往;你也会拿自己的控制欲来判断对方是否值得你与他深交:如果对方对你的大多数要求能做“顺从与臣服”,你就在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判定对方值得你与之深交。
长此以往,在你的这两种不健康的交友标准的筛选下,真正高质量的朋友慢慢被你排除出了朋友圈之外,而你的朋友圈里,尽是些在各个无价值的方面能跟你保持同频的低质量的狐朋狗友。而你自己的生活也同样可想而知:你的生活质量就是你身边最近距离的5个朋友的平均数。
三.怎么修正这种错误行径
我们在开篇就说了,强迫症在心理学界被认定为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我认为控制欲强也绝对算得上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对于神经精神类的疾病,其治疗是需要药物辅助的,我不是任何一种形式的医生,对于药物的使用完全不懂,所以在这里我们不谈药物治疗,只谈当我们自己发觉自己有这些神经精神类倾向时如何自救自治。
自救自治的第一步当然是通过心理学知识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这两种病症,其次是分别通过下面的方法利用刻意练习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锻炼并强化自己的思维。
A.强迫症的两种自救方案
1.判定行为的价值和意义并抛弃完美主义思绪
强迫症患者总是在很多无价值无意义根本不需要倾注时间和精力的细节上树立标准,并强迫自己按照所谓的标准行事。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就需要当事者通过自我审视来把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做个筛选:哪些细节无价值无意义、哪些细节完全没必要倾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哪些细节即使做到完美也完全没有价值、哪些细节其实根本做不到完美。把这些细节都一一列出来写在纸上,每天过目一遍并叮嘱自己刻意去忽略它们。
2.反向强迫
这也是需要花很大的决心去刻意练习的。
什么是反向强迫?就是当你想拿起牙膏管从底部挤牙膏时,就强迫自己随意乱挤,只要把牙膏挤出来就行了,然后选择无视那个被自己挤得弯弯曲曲的牙膏管;当你接触了公共门把手总想反反复复用洗手液洗手时,就逼着自己用流水随意冲洗一下;.......就这样,逼着自己做反向强迫行为,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做了反向强迫行为后并没有给你带来不良影响。慢慢地,你就会其它有强迫行为的动作上放松对自己的强迫意识。
B.控制欲强的两种自救方案
1.把自己当别人
自古以来,圣贤都教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可事实上我们总是反着干,我们总是拿很严苛的标准去审视别人,而在同一件事上,我们又用另一种宽松的标准来衡量自己,通俗地说,我们很多人几乎就是双标,控制欲的人双标的几率更大。这时候,你就需要真实地落实一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了,甚至更进一步,把现在的自己当成是以前自己对待的那个别人,这时候,你会发现,以前自己把别的折磨的有多么地痛苦了。
2.把别人当自己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保护自己这个角度上,我们把自私这个概念发挥得完美无暇,当然我并不是反对自己全力保护自己,这是一切动物的天性,想改变几乎是不可逆的。同时,我们人类能生存到现在,也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这个天性。那么,我们能不能把保护自己利益得失和爱护自己的这个意识施加到别人身上呢?答案是可以的,尤其是控制欲强的人,就更要尝试着刻意练习,把这种爱护投射到身边人身上:从身体发肤到精神情感,你是怎么爱护自己的,就怎样爱护别人。
四.改变自己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学习,通过扩大自己的认识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我也一直坚信,人类与其他动物在智慧上最大的区别是: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
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行动起来改变自己,能拯救你的唯有自己!
我是督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