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是革命队伍中一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将领,他被称为“游击专家”和“神行太保”。另外,毛泽东曾专门用“很会打仗”四个字评价过他。
图伟大领袖毛泽东
关于罗炳辉的“神枪”和“神耳”几段故事,在当时的革命队伍中也是声名远播,被大家说得特别神奇。久而久之,罗炳辉将军似乎已经不再是凡人,战士们都快拿他当神仙来看待了。
罗炳辉的“神枪”到底有多神?那就是,他曾经一颗子弹打出去,击毙三个敌人不说,那颗子弹最终还钻进了第四个敌人的胳膊。
年6月,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之后,接受中央军委的安排,罗炳辉率领的三十二军和红二、六军团改编到一起,统称为红二方面军。随后,罗炳辉带领着自己的部队开始第三次过草地。
过草地的时候到底有多艰苦,我们大致可以从曾经亲身体验过草地的老红军战士口中得出一些答案,有人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颇为感慨地说道:“在当时,大部队平均每前进50米,就会有一位红军战士倒下去,一倒下去,十有八九就永远起不来了。”
图红军过草地
当时,罗炳辉等人所处的位置属于藏区,他们距离喇嘛庙特别近。经历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之后,战士们的体力已经消耗得非常严重,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给罗炳辉一行人的身心造成了巨大考验。
当罗炳辉指示战士们在野外露营的时候,有一些人就不同意了,他们觉得既然距离喇嘛庙这么近,进去借宿一晚岂不是更好,长时间的行军已经把大家折磨得不成样子了,晚上有房子都不去住,还故意睡在野地里。
朋友们应该了解,藏区的昼夜温差是非常大的,白天的时候气温几十度特别热,一到了晚上就突然降温,降到零度以下也是常有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下,让战士们睡在野地里,罗炳辉自己也有点担心,革命事业还任重道远,战士们在翻雪山、过草地的时候挺过来了,夜里却冻出个好歹来,这可就太荒唐了。
可是罗炳辉又一想,组织上有过明确规定,红军战士们是不可以进寺庙的,军纪严明是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谁都不可以例外。
最终,罗炳辉安抚了那几位发牢骚的战士之后,大家还是选择了在野地里露营过夜。疲惫最终战胜了夜晚的寒冷,战士们靠得很近,他们通过彼此的体温取暖,没过多久,在这个宁静美好的夜晚,战士们一阵一阵轻轻的打鼾声就从各处响起来了。
图罗炳辉
那个时候罗炳辉自己也刚刚躺下,身为指挥官,当然任何时候都得提高警惕,他并没有睡熟,只是闭目养神罢了。危险就是在这个时候到来的。
夜里一两点钟,敌人的一支骑兵小队突然从附近冲过来,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迅速,关于这次对我军军营的偷袭,他们像是提前做足了准备的。当然,一支骑兵小队对罗炳辉一行人造不成什么太大的威胁,敌人不过是想骚扰我军,想让战士们睡不安宁罢了。
果然,狡猾的敌人很快就逃走了,只是在逃走的时候,他们抓走了两名红军战士。随后,两名睡得迷迷糊糊的战士来不及反应,就被敌人用绳子拴在马尾巴上,然后拖着跑了,一位战士突然摔倒之后,敌人一甩马鞭加快了速度,战士被拖着继续往前边去,场面非常惨烈。
罗炳辉马上带领部队出发去解救两位战士,在晚上一两点钟的漆黑的夜里,战士们连路都很难看清,罗炳辉通过听马蹄声判断出敌人的位置,随后,他瞄准那个方向开了两枪。
枪声在旷野里久久地回响着,骑在马上的两个敌人各惨叫一声,摔到马下。两位被抓走的红军战士就这样获救了。
图红军战士塑像
关于罗炳辉的“神枪”技能,还发生过另一件更有趣的事情。
先前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工作的时候,罗炳辉住在一条小河旁边,河东边是罗炳辉的小房子,西边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后来的一个月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只獾(huān)子就不停地在竹林里叫,罗炳辉和其他战士们白天的工作那么忙碌,晚上却被一只獾子吵得睡不着,这让大家都非常恼火。
某一天,罗炳辉处理完手边工作之后已经夜里12点了,他刚刚躺下,过了快一个小时之后才睡着。突然,竹林里的獾子又吱吱吱地嚎叫起来,杀猪一般,严重打搅了罗炳辉的休息。随后,他拿起自己用得很顺手的一支“汉阳造”步枪出门,朝着河边走过去。
面对茫茫竹林,罗炳辉端起步枪,认真地朝黑暗中瞄准着。罗炳辉听清獾子的具体位置之后,一颗子弹“砰”地射过去,竹林里响了大半个月的嚎叫声就这样永远消失了。到了第二天早晨,罗炳辉吩咐警卫员去竹林一趟,等警卫员回来的时候,一只獾子就扛在肩膀上了。
那么罗炳辉到底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出神入化的枪法呢?革命斗争绝对不是击毙两个敌人的骑兵和打死一只獾子就能成功的,那么,罗炳辉在此前和此后还发生过哪些故事?
图罗炳辉
朋友们不要着急,请继续往下看。对了,罗炳辉的“神耳”不仅可以准确判断目标的位置,他还曾经用“神耳”躲过炮弹呢。
年12月,罗炳辉出生在云南彝(yí)良的一个汉族家庭。当时罗炳辉的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常年通过租种别人家的农田来维持生活,偶尔遇到大旱或者大涝的时候,父亲还会在十里八乡到处走动,做一些小买卖。
那时,正是地方上的乡绅和豪强们势力猖獗的时候,他们一家人经常会受到那些势力的欺侮,他们无力抵抗,只好处处忍让,委曲求全。
十几岁时,罗炳辉有了参军的念头,当参军的想法得到家里人的支持之后,罗炳辉从家乡出发,开始去往省会昆明寻求参军打仗的机会。然而,罗炳辉参军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独自在昆明生活的这段时间里,他先后替一些有钱人当过马夫、木匠和伙夫。
年前后,罗炳辉终于意外地得到了一个在唐继尧的部队里当兵的机会,贫困的家庭出身让罗炳辉非常勤奋努力,也非常谦虚严谨,没过多久,他被提升为三等中士。年前后,唐继尧任命罗炳辉为自己的随行军士。
图唐继尧
随后,罗炳辉前往桂林,最终投身进滇(diān)军队伍,接下来,他先后参加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北伐战争。在这一系列战斗中,罗炳辉非常骁勇善战,他用出色的枪法立下不少功劳,最终得到当地军民的一致称赞。
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之后,在桂林组建起一座大本营,为出兵讨伐北洋军阀进行着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罗炳辉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非常激动,接下来,他日夜兼程地赶到桂林,投奔了朱培德,当时朱培德是广东革命政府任命的滇军总司令。
不久之后,北伐战争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年秋天,北伐中路军兵临南昌城下,罗炳辉带领二营充当先锋队,攻打牛行车站的战斗十分惨烈。
战斗结束后,罗炳辉的二营只剩下不足人。当然,战士们的牺牲是值得的,这次战斗为主力部队攻占南昌城起到了极其关键的推动作用。
年春天,在好友的介绍下,罗炳辉担任江西吉安县靖卫大队大队长。就在这段时间里,罗炳辉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之后,他最终弃暗投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支由罗炳辉负责的江西吉安县靖卫大队,是国民党反动派当时的地方武装,靖卫大队下边管辖着四个中队,也就是四个连,总共有多支枪,有多名战士。
图罗炳辉(右一)
当时,毛泽东和朱德等同志已经在湘赣边界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因此,赣西南一带的地区经常会有地方革命武装采取行动,张贴一些宣传共产党主张的标语。
罗炳辉在靖卫大队开展工作时,经常会见到这些标语,等仔细研究过这些标语内容之后,罗炳辉觉得共产党的这些主张都是顺应民心的,都提得非常有道理。
夜深人静之时,面对着这些标语,罗炳辉总是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当年在北伐战争中带兵打仗的时候,人民群众对自己带领的部队多么爱戴,多么拥护啊!为什么到了现在,人民群众一看到自己的靖卫大队,就远远地躲开了呢,简直就像躲避瘟疫似的。
罗炳辉继续在心里嘀咕:“自己带兵的方式方法和纪律都和北伐战争时候一模一样,为什么老百姓的反应这么不同呢,是靖卫大队不得民心吗?”
思考多次之后,罗炳辉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这一番思考,也为他接下来的弃暗投明加入中共,创造了最初的条件。
图罗炳辉塑像
不久之后,罗炳辉的靖卫大队在执行任务时抓到了一批“共匪”。他手下的战士们对这批“共匪”百般刁难,甚至准备把这些人全部杀掉。之后,罗炳辉开始亲自审讯这些“共匪”。
原来,这只是一些拥护共产党的穷苦老百姓,家里妻子老小一大堆人,把他们杀掉,家里那些人怎么办,等着活活饿死吗?最终,罗炳辉放走了这些人,之后他的手下又抓过好几次农民,最后也都被他放走了。每次放走这些人的时候,罗炳辉还会给路费,每个人一块大洋。
罗炳辉的这一系列放人举动,同时引起了两方面的注意。首先是国民党反动派那边,罗炳辉的领导觉得他包庇农民,故意破坏执行任务的进度,一些地方势力也对罗炳辉提出了强烈抗议。
其次,罗炳辉对穷苦农民的友好态度,最终也引起了当地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注意,同志们觉得罗炳辉是个不错的人选,可以考虑把他争取到我党的革命队伍中来。罗炳辉出色的战斗能力大家都见识过,要是他真的能够为我党效力的话,那绝对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好事。
一段时间之后,罗炳辉收到从上海寄来的一封信,写信的人正是他在滇军队伍中关系很好的老乡和战友——赵醒吾。
图老照片中的上海
在这封信里,赵醒吾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他想和罗炳辉当面谈一谈。随后,赵醒吾专程赶来吉安,两位老朋友终于见面了,他乡遇故知,二人非常高兴,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整整畅谈了三四天。
最终,这个名叫赵醒吾的人说出了自己此行的意图,原来,他就是中共江西省委专门派来争取罗炳辉加入革命队伍的。
二人最初的谈话进行得还算顺利,罗炳辉对共产党的一些主张非常支持,后来赵醒吾提出一个问题,他问道:“国共两党哪一边的势力大?”罗炳辉当时说道:“当然是国民党这边的势力大了!”
一听到这句话,赵醒吾的脸色马上变白了好多,要是罗炳辉这次不加入共产党的话,那赵醒吾就非常危险了,说不定下一秒就会从外边冲进来几个靖卫大队的战士,甚至一枪毙了自己也是有可能的。
毕竟,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过的我党革命同志还少吗?
一下子,赵醒吾的心就凉了半截,当然,相比于担心自己个人的安全,赵醒吾当时最觉得难过和遗憾的,其实是我党损失了罗炳辉这样一位出色的革命战士,这样的人不能为我党所用,真的是太可惜了。
就在赵醒吾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候,关于刚刚这个问题,罗炳辉又进行了一番回答。这一次,罗炳辉回答得非常漂亮。罗炳辉继续说道:
“国民党这边的势力确实大,党、政、军和经济等一切大权,全部都在国民党的手里。但是广大的工农群众是一心拥护共产党的,共产党潜力很大。现在的国民党就像一座漂亮的大房子,而工农群众和共产党是这座房子的墙角,只要墙脚稍微动一下,大房子就会马上倒下来!”
在赵醒吾之后,当时担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的刘士奇,以及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军事巡视员的蔡申熙,分别和罗炳辉进行更进一步谈话,最终,罗炳辉顺利通过了这二人的深入考察。
刘士奇和蔡申熙离开之后,赵醒吾再次和罗炳辉见面了。这一次,当赵醒吾讲清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手续和条件之后,罗炳辉马上站起身,他清了清嗓子,然后非常严肃地向赵醒吾说道:“我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图蔡申熙塑像
事不宜迟,罗炳辉入党心切,所以他很快就填好了入党申请表。为了掩人耳目,保护几位革命同志和罗炳辉自身的安全,罗炳辉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假的名字,叫做“罗南煌”。
做完这一连串准备工作之后,在赵醒吾、刘士奇和蔡申熙三人的介绍下,罗炳辉最终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七八天之后,罗炳辉接到一份通知,是从中共江西省委那边发过来的,打开看完之后罗炳辉非常激动,原来组织上已经正式批准他的入党请求。
就这样,在年7月前后,罗炳辉最终弃暗投明,光荣地成为了中共的一名正式党员。
在这之后,党组织安排给罗炳辉的任务是,保持现有的状态不做改变,继续担任江西吉安县靖卫大队的大队长,同时秘密地开展工作,争取将附近地区的靖卫大队都吸收到我党的革命队伍中来。
随后,罗炳辉先后在吉水、泰和、永丰和永新等地区多次走动,进行了大量寻访和沟通,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以吉安为中心的地方党组织很快建立起来。
图吉水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秘密地发展党组织的同时,罗炳辉还继续着自己对我党的友好行为,在这段时间里,罗炳辉为中共秘密工作者做了大量的掩护工作,即使偶尔有中共地下党的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到,罗炳辉也会竭尽全力在其中做工作,最终化险为夷,让被抓的同志们安全回家。
同年10月底,赣西南地区的各方面局势进一步恶化,到处都有消息传出来,说靖卫大队赤化了,说罗炳辉是共产党等等。
随后,一个叛徒将赣西南特委即将发动吉安起义的计划告诉敌人之后,一直负责和罗炳辉联络的赵醒吾就被敌人抓去了。
赵醒吾被抓之后,罗炳辉的处境艰险重重,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党组织向罗炳辉秘密地下达了一道命令,命令中说道:高举义旗,准备起义。
11月15日凌晨,罗炳辉发现靖卫大队二队队长突然逃走,面对这一紧迫形势,罗炳辉果断决定在吉安县驻地附近集结部队,随后他登上高台向全体官兵进行训话,宣布起义正式开始。
图吉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罗炳辉带领多人的起义部队转移之后,在当晚,他们受到了赣西南特委刘士奇、曾山等同志的热烈欢迎。在随后举行的欢迎大会上,罗炳辉摘下自己头顶的青天白日帽徽,他热泪盈眶地向周围的同志们说道:
“三天之前,我是反共的吉安县靖卫大队的大队长,但是在今天,我举起红旗来了,我已经回到工农队伍里边,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罗炳辉一定竭尽全力为工农而斗争!”
经历这一系列曲折艰难的过程之后,罗炳辉和他率领的靖卫大队的战士们最终弃暗投明,走上了光明的革命道路。
年2月初,苏区中央在吉安东固陂(pí)头召开“二七”会议,罗炳辉在出席这次会议的时候,终于见到了毛泽东和朱德等同志。罗炳辉在听闻过这些伟大人物的名字无数次之后,终于亲自见到了他们,所以他当时特别激动。
6月前后,红一军团成立,罗炳辉最终担任了红十二军的军长。长征开始之后,罗炳辉带领着红九军团最终离开江西苏区,跟随中央主力红军一起出征。
图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最后,让我们说回这篇文章开头所讲的罗炳辉将军的传奇经历,他真的曾经一枪击毙三个半敌人吗,还有,他曾经用“神耳”躲炮弹的事情,这些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抗日战争期间,年前后,罗炳辉带领部队刚打完一场十分漂亮的伏击战,在这场战斗中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一幕。当时,成功撕碎日伪军的多次反扑之后,战士们都非常高兴。就在周围人商量着如何庆功,以及在这次战斗中缴获了多少武器弹药的时候,罗炳辉突然大喊一声:“卧倒!”
马上,罗炳辉一伸手,把刚刚还站在自己身旁的支队政治部主任方毅推出三四米远,与此同时,罗炳辉自己也翻滚到旁边的角落里去。几秒钟之后,附近一片尘土飞扬,一颗炮弹正好落在他们刚刚站着的地方,要不是躲得及时,死伤可就非常惨重了。
后来方毅回忆起这件事情,他感慨万千,说当时要不是罗炳辉司令反应敏捷,他估计就活不到现在了。
图方毅
关于罗炳辉一枪击毙三个半敌人的传奇故事,现在还展示在合肥滨湖新区的“安徽名人馆”里。这段故事是在日军某次侵犯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时候发生的,看着前方密密麻麻的敌人,罗炳辉沉着冷静,经过瞄准之后,罗炳辉射出了一颗子弹。
罗炳辉这一枪最终达到的效果是,这颗子弹快速射穿前边两个敌人的喉咙之后,又掀开第三个敌人的头顶,就这样还没完,这颗子弹最终钻进了第四个人的胳膊。
说到这里,朋友们是否会提出一个问题:这段罗炳辉“一枪击毙三个半敌人”的故事是否真实发生过呢?
时间已经过去很久,我们无法查证。
图罗炳辉将军纪念馆
但是,我们所有人都愿意相信这是真实发生过的,毕竟,正是有了无数像罗炳辉这样的贤者和斗士的无私付出,才最终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盛世来之不易,永远怀念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