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个人没有专注力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任何的工作、学习都需要专注力的存在。专注力就是身体和心智、人生的基础,没有专注力,一切都是空谈,任何梦想都没有办法实现。
一、什么是专注力?
一个孩子要学会写字,必须专心看、专心听、专心练习,才能写好字;对孩子来说专注力非常重要,专注力是孩子的人格、智力以及社交能力等等各个方面的一个首要基础;是孩子发展的首要,身体和头脑是合一的,都专注于一件有智力目的的事情,就是专注力。专注的去做某一件事情,往往会事半功倍。
从出生开始,小婴儿就已经有专注力,孩子还不会说话时候眼睛盯着一样东西看的时候就是孩子专注力体现的时候。对孩子来说穿一件衣服,一双袜子,一双鞋子都是专注力的体现。
有家长说:“我家孩子很专注,孩子看电视两个小时都不哭不闹”。其实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大脑是完全属于静止的状态,因为大脑只需要接受,不需要思考,缺乏大脑的控制,就不是专注的状态。身体和大脑分开,不仅没有专注力,反而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破坏专注力。
针对于此,建议6岁以前的孩子尽量少看电视。
所以不管还是2岁、4岁、5岁,只要孩子在思考的时候,家长就不要去随便打断孩子,要保护孩子专注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专注力才能发展起来。
比如一个上了小学的孩子,老师会说:“你要认真听我讲课”,但是孩子不具备专注的能力,没有办法专心听课。回到家后,家长即便是斥责孩子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很多成年人也会缺乏专注力,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工作效率很低,事实上和自身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三、有智力的目的
a.智力的目的指的是所做的这件事情有现实的意义。
比如种一盆花,需要准备花盆,准备泥土,准备种子,然后把泥土放进花盆里,把种子放进去,再浇上水,不管种的怎么样,会不会发芽开花,这就是具有智力目的行为。
有智力的目的不是带着目的去做某一件事情,而是做的这一件事情本身有没有目的。
b.内在的驱动。不随意打断孩子专注的状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激发孩子内在的驱动,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孩子自发自己想做某一件事情,让孩子有选择,可以把花盆放在某一个孩子能够看到拿到的地方,日常的家务工具放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询问孩子:你想自己拖地呢,还是和一起种菜。只有内在有想要做的事情,才会有驱动,孩子才会进入专注的状态。
孩子在专注的状态;父母注意细节,有意识的不去打扰孩子。
三、专注力的三个层次a.无意识和有意识的专注。孩子还没有自主的动作发展的时候,连吃手都没有学会,只会用眼睛去看的时候就是专注力的萌芽,也就是无意识专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等到6-7个月会爬了,8-9个月会站起来,12个月可以自己慢慢自己走路,活动能力越来越大,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多,同时智力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孩子自己去选择、探索,比如拿起自己挑选某一样东西,摸一摸,啃一啃;这就是有意识的专注;等到孩子长大后,有意识的专注会越来越多。
有意识的专注和无意识的专注是没有分界线的。
b.专注力被中断后的回归。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意识专注越来越强烈,但是玩具玩到一半或是事情做到一半又去做别的事情了,这样的情况在孩子1-2岁的时候是很常见的。3岁4岁以后,专注力又会上升一个等级,就是被中断后的回归;比如孩子穿鞋子,刚穿了一只,门口有小朋友经过,就去聊天了,聊了一会回来之后又把鞋子穿好了;能调动自己的专注力,就是专注力的回归。c.帮助孩子自由调配专注力。无法自由操控专注力,其实就是对某一件事情不感兴趣,所以对孩子来说兴趣很重要,对家长来说引导很重要。简单来说,专注力与自由有关,所以想要孩子孩子专注力高,首先得给孩子自由,能够自由调配专注力后就会有意志力出现。比如成年人的拖延症,所以才会拖延,比如:在网上看到某一个博主推荐了某一本书,就下单买回家看,但其实你并不喜欢那个类型的书籍或者根本就不喜欢看书,所以买回家就一直放着,好不容易看一次,手机一响就被吸引过去了,然后朋友圈一刷就是一个小时,没有办法专注。
想要有意识的支配自己的专注,前提是有一定的专注能力。
四、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发展专注力a.父母应该起好带头作用,更有利于孩子成长。根据孩子的年龄预备不同的环境,适合孩子当下年龄的环境,家庭环境是怎么样的?学校环境是什么样的。比如在家可以准备一面镜子,孩子在学习走路的时候,可以通过镜子来协调自己的身体,准备勺子让孩子学习舀豆子包括厨房里的一些小家务都可以让孩子去做,不断的长大要不断的去调整环境,提供适合适合孩子的工具,让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父母还要做的就是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智慧。b.给孩子提供灵活可变通的环境氛围帮助孩子成长。有了环境以后,父母也要做一个好的示范,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大人,大人走路永远是风风火火的;因为大人走一步孩子可能要跨3步,很多家长说孩子爱跑,因为孩子走路是很慢的,比如在户外散步,家长是正常的走路,但是孩子为了追上父母就只能用跑的,孩子的神经系统是需要慢慢建立的,操作系统还没有发展完毕。成人要把速度放慢,快进是x2,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要÷2,比如说教孩子洗手,要先教孩子打开怎么打开水龙头,把手放在手龙头的下面,如何挤洗手液,最后才是怎么洗手,期间不要说话,因为语言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生活中类似的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的,如:走路、吃饭。给孩子是示范的时候其实就是放一个CD的慢镜头。
家长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会吸收你的行为模式,所以父母在家庭中做好的示范,保持家庭的整洁,是非常重要的。
c.父母有质量的陪伴让孩子专注。当父母给了好的示范,孩子进入状态的时候,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排除万难不让任何的事情去打扰孩子;比如有事情要喊孩子的时候要看一下孩子在做什么,如果孩子正在专注的情况下,不打扰孩子;等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再去说事情。
不打扰不等于不陪伴,孩子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回到家后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要与孩子有沟通,父母的一言一行都需要照顾不玩手机,和孩子一起探讨未来,探讨学识,探讨文化,和孩子有情感的交流和互动。
父母亲自带孩子好处多,拿捏好孩子专注的尺度,经济和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家里的常住人员越少,对孩子专注力的保护更有利。
d.父母在合适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引导。孩子出现破坏性行为的时候,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比如孩子用水杯接了一杯水不小心倒在了地上可以不用管让孩子自己清理,倒了水故意倒在地上或者拿起杯子在砸,父母就要及时的制止。
父母少说“不”,尽量说一些正向的词语,给孩子正面的指引;如:“宝贝,不要乱跑”换成“宝贝,可以不跑吗?
专注力可以帮助孩子建构自己独立的人格、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团队合作,所以要给孩子提供环境让孩子去构建自自我,厨房是儿童的劳动的天堂,家长重复的引导孩子做家务,通过练习,技能才能精进,重复的状态越多,专注力就会越强。
不去为孩子设定目标,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孩子的专注力是一颗种子,种子需要好的环境,好的土壤、阳光,让种子根据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正常化的把专注力生根发芽,茁壮的长大,成为一个身心愉悦的人,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有能力踏踏实实的排除万难去做好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