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抬手点击手机屏幕或电脑鼠标打开这段文字,呈现眼前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一双“好帮手”。
10月15日,是“全球洗手日”。自年世界卫生组织订立该节日以来,“全球洗手日”已有17年历史。
面对这个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节日,或许有人会问:洗手这一个每天都会做的简单动作,值得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节日吗?
我们的回答是:值得。
洗手有什么好处?
大家都听过“病从口入”这句话。然而,在这件事情中,扮演主要“元凶”的其实是我们的双手——因为手是最常接触其他物体的部位,非常容易沾染大量病菌。
当病毒、细菌通过手触摸口、眼、鼻进入人体,容易引起呼吸道和肠胃方面的疾病。数据显示,肺炎和腹泻这两种疾病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全球有超过万儿童因为肺炎和腹泻无法迎来他们5岁的生日。与此对应的是,有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可以预防约30%-47%的儿童腹泻以及23%的儿童呼吸道感染。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公众越来越重视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等。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建议中,第一条就是洗手。
洗手,看似简单,事关健康。可以说,做好手部卫生,是预防疾病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如何正确洗手?
通常建议,我们在饭前便后、准备食物前中后期、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外出回家后、咳嗽或打喷嚏后、触碰垃圾后、接触病患后、接触公共场所门把手或电梯按钮等情况时,都应该及时清洗双手。
洗手时,牢记七字口诀,一起呵护我们的“好帮手”——
“内-外-夹-弓-大-立-腕”
洗手小乐趣——自制洗手液
我们不仅要自己重视洗手,也要教会身边的孩子学会洗手。一些有趣的亲子游戏,可以增加洗手的乐趣,让我们一起自制洗手液——
活动材料:
十二烷基硫酸钠1袋(作用为去污)、氯化铵1袋(使液体变得粘稠)、ml塑料烧杯1个、塑料棒数根、吸管数根、ml洗瓶1个、小塑料瓶若干、香精和色素少量。
制作步骤:
1.取十二烷基硫酸钠倒入ml塑料烧杯内;
2.用洗瓶向烧杯里加水,使水面刻度到烧杯40ml刻度的置,并用塑料棒不断搅拌,至十二烷基硫酸钠全部溶解;
3.用滴管吸取染料,配制成自己喜欢的颜色,滴约半管的染料至烧杯中,并用塑料棒不断的搅拌均匀;
4.将包装在小袋子里的氯化铵倒入烧杯,并用塑料棒迅速搅拌均匀;
5.在烧杯中滴入两滴香精水,即可制成洗手液.
6.装入小塑料瓶,可送给家人朋友。
“我是我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全球洗手日,让我们一起好好洗手,为自己筑起一道健康防护墙。
原标题:《急嗑科
全球洗手日——今天的C位,属于一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