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新四化和中国改革的顺序
TUhjnbcbe - 2020/8/10 9:34:00

“新四化”和中国改革的顺序


新四化


*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提出了要继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从目前学术界的讨论看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具体包括了所谓 市场化,法制化,民主化 ,如果算上最近提出的 城镇化 ,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并称为 新四化 。


这 新四化 ,每一项都是非常巨大的改革工程。学术界和*策界把它们并列在一起,他们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鲜有人关注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重要,这牵涉到了改革的设计,改革的顺序,以及改革的成败。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动一发而牵全身,所以必须要注重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他们之间的顺序。如果改革不关注全局,不通盘考虑,只从简单的地方出发。长期来说,结局有时是非常惨痛的。下面有三个例子:


(1)在1980年代,麦金农提出了金融压抑的概念,认为要金融自由化,必须首先要财*市场化改革。否则会因为金融改革需要大量的资本和坏账处理,导致滥发货币,最终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1980年代中期和1990年代初严重的通货膨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从这个角度解释。1994年开始朱镕基总理实施了分税制改革,从短期内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是,分税制的前提是(a)*府要实施联邦制,地方*府要有很大的自治权限,(b)*治民主化,可以限制地方和重负*府的权力扩张,以及(c)人口的自由流动,老百姓可以用脚来投票。中国还不具备这些条件,最终导致了现在,地方*府为了促进经济,大搞拆迁和建设投资。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变得不可持续发展。


(2)欧元区现在的债务危机,从本质上讲也是因为欧盟没有注重改革的顺序。欧洲为了减少战争摩擦,提出了 经济一体化 *策。 经济一体化 的第一步就是实施货币单一化,这就是欧元区的诞生。一个国家的货币*策,通常是和财**策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进行财**策改革的货币*策改革,长期内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由于欧元区内部国家之间差异,财**策的统一化相对比较困难,货币*策的统一化从操作层面非常容易实施。于是,欧洲为了展示统一,柿子挑软的捏,率先实施了统一的货币*策,成立欧元区。由于各国失去了货币*策的自主权,不能贬值本国货币,不能滥印货币,一些生产率比较低下的国家为了弥补财*赤字,只能依靠国债度日。经过10年的发展,终于演变成了现在的 欧债危机 。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不进行财**策的统一化,欧元区可能会很难避免解体的命运。


(3)第三个例子即为所谓的 休克疗法 。前苏联和东欧在1990年解体之后,为了迅速向市场经济制度的过渡,实施了所谓的 休克疗法 ,迅速实施经济私有化和*治民主化。 休克疗法 刚开始实施的5年,这些国家经济严重倒退,真所谓民不聊生。但是,经过20年的改革,东欧很多国家经济开始迅速腾飞。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已经迈入了高收入国家。俄罗斯经济也开始腾飞,和中国并列为 新兴国家 和 金砖四国 。按照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2011年人均GDP,中国为5444美元,俄罗斯为 13089美元,超过中国的两倍。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国民收入,中国为8450美元,俄罗斯达到了 19940美元。还是超过中国的两倍。


历史的经验证明,中国的 渐进改革 可能并不会优越于苏联和东欧的 休克疗法 。苏联东欧的经济改革过程现在基本结束,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经济发展已经追上甚至赶超中国。而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还需要很长的道路要走,接下来的路可能更艰巨。


改革的顺序


中国改革的目标是所谓的 新四化 :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城镇化。很显然,这四个目标中,最终目标是 市场化 。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市场经济虽然不是非常完美的,但是总体上来说,它还是分配资源最优的手段。


从学术角度来考虑,按照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 完全竞争的市场是帕累托最优的 。但是,为了达到完全竞争的市场,必须有很多假设条件:比如这个市场必须是 信息对称的 , 没有交易成本 , 交易主体是平等的 或者 不存在市场独裁者 等。这些假设在现实中很难完全达到,但是,一个*府必须要尽最大努力去完善市场。


(1),为了达到市场的 信息对称 ,市场中信息必须是流畅的,不存在扭曲和黑箱操作。信息流畅必须要有一个新闻自由的环境;如果存在信息扭曲和黑箱操作,*府必须处罚。这就是需要 法治化 ,所以 法治化 变成了 市场化 的前提。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是*府扭曲信息和黑箱操作,谁来监督*府?这就需要依靠民主制度,*府可以真正的接受人民的监督。所以,民主化又变成了法治化的前提。


(2),市场经济中,必须要降低交易成本,使市场交易能够顺利进行,这样的市场才是有效率的。这也是*府的任务。如果一个*府为了自身的利益,比如财*最大化,为市场交易和市场准入设置很高的障碍,比如高税收,高手续费,高罚没,高垄断制度,以及大量的审批制度,这样的市场必然是不完善的。*府管理和服务市场,必须要有一个法治标准,不能为所欲为,即所谓的 法治化 ,达到 有法可依 。同样,为了保障*府 不做恶 ,实施真正的 法治化 ,比较民主的制度又成了一个先决条件。


(3) 交易主体是平等的 或者 不存在市场独裁者 。大家在市场上不受限制,平等竞争,才能达到市场的效率。如果交易主体不平等,比如某些垄断行业,民营企业不允许进入,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这些行业的经营效率必然是低下的。或者*府官员,通过行*手段,扭曲市场交易,为自己谋私利,贪污腐化。这样的市场必然也是没有效率的。为了保障交易主体的平等,必须要让所有的交易主体放到一个平等法治框架中,让规则保障平等,这就是 法治化 。同样,为了保障真正的 法治化 ,使得市场交易主体真正平等,必须要有一个比较民主的环境。平等也是 民主 的内核之一。所以, 民主化 又成了 法治化 的前提。


(4)最后, 城镇化 很显然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城镇化的根本内涵就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这也是市场化的一个内涵。只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制度,所有的劳动者享有同等的权利,才能保证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才能保证城镇化的顺利进行。否则,城镇化只是一个空壳,那些转移到城市的农民工,不能享受真正的城市居民待遇,不能成为一个真正城市居民,中国的城市和劳动力市场会处于一个分裂的状态。长期内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对立,甚至不稳定。


小结


*的18大提出了继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即所谓的 新四化 :市场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城镇化。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明确。 法治化 是 市场化 的基础, 民主化 又是 法治化的 保障。城镇化只是其它三化的衍生。


市场化是整个改革的核心目标;为了达到 市场化 ,必须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即所谓的 法治化 ,让所有的市场活动按照统一的游戏规则进行;为了保障 法治化 ,限制*府作恶,必须要实施 民主化 ,至少信息要开放,新闻要自由,*府才能得倒有效的监督;而 城市化 只是 市场化 和 民主化 的一个衍生。


所以,正确的改革顺序应该是:首先 民主化 ,然后自然 法治化 ,最后 市场化 也就顺利成章。前一个是后一个的先决条件。如果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城镇化也是水到渠成。


如果不考虑改革的顺序,*府还是只是从容易的改革入手,柿子挑软的捏。最后,中国的市场必然被扭曲,市场成为权贵攫取财富的一个工具。从最近的一些媒体报道发现,新特权阶层依靠*府权力,攫取的财富已经以亿,甚至以百亿为单位来计量。


这样的市场化,必然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不满迸发,毛泽东和薄熙来这样的人必然会再次出现。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四化和中国改革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