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为何让人欲哭却无泪?(图)
每年期待冯导的片子成了一种习惯,如果哪年他一部都没拍,肯定很遗憾 院线遗憾,观众更觉得缺盐少醋耿耿于怀。昨天午夜看了《一九四二》0点首映,两个多小时,除了上早早出现的 虐心 、 没高潮 、 压抑 、 无话可说 等频繁出现的评论关键词外,最直接的感受首先是,经过10年磨练,中国影人拍大场面已经有了范儿,视觉效果和营造气氛在某些方面已不输好莱坞大片。经过了《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等正剧的练手,冯导在这部很悲情的灾难片中(是否灾难片上有争议)一些手法运用已有相当的大家风范。当然,我们看冯导的片子,重心本来就不是盯着特效和视觉而去的。因为他是中国少有的几个故事讲得好的,善于 体恤民心 的导演。
《一九四二》弥补了冯导在《唐山大地震》里未竟的心愿 铺排灾难场面。《大地震》用几秒钟的地震场面视觉冲击,成功把观众引入一个悲欢离合的家庭情感剧中,虽然披着唐山大地震灾难的外衣,但徐帆的精湛表演和煽情的亲情悲喜让观众原谅了打灾难片擦边球的幌子,也成就了该片超高的票房纪录,实为花小钱办大事的经典之作。《一九四二》以逼真的大场面还原当年那场被 遗忘了 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大灾面前各种阶层各类人的表现,将赤裸裸的人性晒在骇人的灾难面前。用近乎残酷的影像在述说历史,教观众不要忘记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在率先看过片子的名人中,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和央视名嘴张泉灵女士早早发评论,对《一九四二》不吝溢美之词。这两个有分量的人的观点,肯定会影响一大片观众迫不及待走进影院。但是先别急,我相信这又是一部充满争议的片子,争议度有多大,估计冯导本人都难以预料和掌控。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光看上观众的评论和争议,是件让冯导很煎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