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逐渐从数据上看到好转迹象,部分地区已经着手带着全家回到工作城市开始新一年的工作。那么问题来了,高速检查口、小区进出口、电梯等一些公众场合大人知道戴着口罩,可孩子却排斥戴口罩的行为,特别是0-6岁的小朋友,家长们如何哄他们乖乖配合戴口罩呢?本文将给出一些如何洗脑宝宝戴口罩的方式供家长们参考。
01七大洗脑方式+二大戴口罩技巧供家长们参考
家长们为了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戴口罩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然而很多时候孩子并不买单。那么掌握一些哄孩子自觉戴上口罩的小技巧说不定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说服孩子的同时,家长尽量选用温和的方式让宝宝主动戴口罩,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讲理式洗脑适用年龄:1岁以上
1岁以上的宝宝已经基本可以模糊地了解家长要表达的意思,家长可以通过给宝宝讲解为什么要戴口罩的原因,并给孩子做好示范作用(给孩子讲解戴口罩的流程)。讲道理时最好配备一些病毒传染的卡通视频,以加深宝宝的理解。
比如可以这样给宝宝讲道理:“爸爸妈妈都戴口罩,外面有病毒,我们要出去就要戴口罩,不戴的话就会被病毒感染,然后就会生病,医院打针吃药,然后还见不到爸爸妈妈,你希望这样吗?”
家长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获得宝宝的认同感,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小听不懂道理,其实他们是可以模糊理解的。
夸赞式洗脑家长尝试性地给孩子戴好口罩后,如果孩子表达出了不舒服或是排斥心理,家长可以利用夸赞心理学对孩子进行洗脑。比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哇,你戴着这个口罩好帅,待会别的小朋友看到了肯定会觉得你很特别,咋一看还有点像动画片里的蒙面超人呢”。
如果孩子对于家长的夸赞方式还未表现出完全的认同感,家长把自己同化成孩子最喜欢的角色,和孩子约定好戴口罩进行角色扮演。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性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孩子在怯弱或是自我否定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夸赞。
模仿式洗脑孩子是天性爱模仿的,有时候家长说什么都没用,一旦遇到那个他特别爱模仿的对象,他们不需要家长的唠叨就会自觉地戴上口罩。比如我家孩子我有时候说什么他都不听,但经常一看到姐姐做什么他就主动地做什么,家长可以利用这种模仿效应找到宝宝最爱模仿的对象,让宝宝主动乖乖就范。
美国心理学家都拉认为:模仿是人类影响的重要方式。
孩子天性就会通过模仿进行学习和获取心理认同。家长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对孩子进行引导,但如果孩子出现不当的模仿行为家长也要及时给予纠正。
诱惑式洗脑疫情发生的这段时间,孩子可能在家宅烦了,家长可以提前告诉孩子,我们终于可以出门买玩具吃好吃的呢。但前提是出门必须戴口罩,否则不能出门。也可以承诺孩子如果出门戴口罩满足他一个小愿望,但是愿望执行的前提是出门都要乖乖戴口罩并且不能在外面摘下来。
诱惑式洗脑相当于家长给孩子的一种心理诱饵,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非必要时刻最好少用,以免造成孩子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观。
游戏式洗脑这种方式对于孩子来说算是很容易接受的,家长和孩子约定好共同扮演某个游戏或是动画里的角色。为了达到逼真效果,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口罩上贴上一些图案,增加孩子对于口罩的接受度。并在孩子戴上后给予夸赞:“宝贝你戴上这口罩简直就是功夫鸡(宝宝最爱的角色)本尊啊,真好看”。
通过用这种方式带孩子外出时,家长一定要注意看护好孩子的心理行为,孩子随时可能因为无聊或是突然想终止游戏摘下口罩说不玩了。所以家长要事先和孩子制定好游戏规则和流程,游戏途中需多加留意。
从众心理+恐吓式洗脑对于性子倔犟的孩子,家长说理无效时,可适当性地采取恐吓式洗脑的方法强迫孩子戴口罩。通过恐吓式语言来让孩子被迫接受戴口罩解决一时之需,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最好少用。
比如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外面有警察叔叔的监控,他们天天到处抓不戴口罩的人。你看外面叔叔阿姨都戴口罩了,警察叔叔专门抓不戴口罩的小朋友,你要是被抓进去了爸爸妈妈也救不了你。”
这种恐吓式洗脑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震慑,孩子会因为内心的惧怕而被迫就范。它的特点是见效快,但有副作用,容易导致孩子是非观模糊,所以家长非不得已,最好少用,以免导致孩子心理和性格问题。
威胁打骂式洗脑“没有什么比打一顿来得见效快,如果不行那就两顿”,这是很多家长针对于孩子不听话时实行的策略。在宝宝什么洗脑方式都不管用的时候,为了孩子的健康安全着想,必要时期家长可以用一时的威胁打骂的方式逼迫孩子戴口罩,但家长一定要注意“度”。
这种洗脑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弊端很多,不仅仅是对孩子造成身体上的疼痛,更容易导致孩子心理上的伤害(缺乏安全感、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容易变得暴力等),所以家长在事后要给予孩子解释和说明,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选用儿童专用口罩或大人口罩改装家长在给宝宝戴口罩时最好选用宝宝专用口罩,这样比较服贴宝宝的面部。如果家中实在没有宝宝专用口罩,那么可以把大人的口罩进行改装:将大人的口罩两边打个结,然后再让宝宝戴上,这样更服贴宝宝的面部。
给月龄期的宝宝戴口罩家长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比如是否会导致宝宝呼吸不畅,或是宝宝喜欢用舌头去舔口罩导致口罩变湿。在不得已必须要带宝宝外出的情况下,家长一定要多备几个口罩,而且最好选用儿童专用的口罩,因为儿童专用的口罩有防舔功能,更能保护宝宝不被病毒感染。
口罩和帽子结合防被扯/口罩和围巾结合防被扯对于婴儿期的宝宝,可能对于戴口罩会觉得不舒服(特别是大人改装的口罩),而又无法理解家长的意思。这个时候把口罩固定住让宝宝无法容易扯下来是关键问题,家长可以利用口罩和宝宝帽子结合,将口罩的带子挂在宝宝的帽子上,这样不仅能更服贴宝宝的面部,还能起到加固作用。
防止婴儿期的宝宝扯掉口罩的另一个方法是用口罩和围巾结合。宝宝戴好口罩后,用非常透气的围巾包裹着宝宝的面部,只留下眼睛在外面,这样也能起到加固作用。为了避免宝宝窒息或是不适,家长一定要注意时刻看护。
02疫情期间,带孩子出门该注意些什么呢?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途径比较多,传染性较强,所有人群普遍易感,很多时候让人防不胜防。随着病毒扩散慢慢得到控制,即将迎来返工返程高峰期,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不要带着孩子出门,必须要带着孩子出门的话,家长一定要多做防护,多加小心。
正确给孩子佩戴口罩并少让孩子触摸外物为什么要佩戴口罩?专家给出的解释是:“喷嚏”可以打八米远以上!并且病毒可悬浮24小时!
带孩子外出时,大人孩子都一定要正确地佩戴口罩,穿戴口罩时,尽量不要总是用手去摸口罩的内表面,口罩应服帖脸部(孩子戴口罩的方式在第一部分已给予说明,家长务必要谨记),避免病毒侵入。
如果口罩被宝宝的口水弄湿或是弄脏,家长一定要及时更换,所以在返程过程中,家长最好多备几个口罩。小年龄的宝宝都比较爱吃手,家长最好给孩子戴上手套以防病从口入。
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过程中都不要摘下口罩,因为你无法担保空气中会不会有传染者打过喷嚏,为了避免感染,家长孩子一定要全程佩戴口罩。除此之外,在返程过程中,家长要控制孩子不要到处乱摸。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能够在物体上存活数小时。所以家长要多加注意孩子的行为。
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场所家长带着孩子在返程途中,尽量不要在人流量大的场所逗留。如果是乘坐交通工具返回城市的,家长除了要给宝宝戴好口罩外,还要戴好护目镜和手套,特别是还处于口欲期的孩子,这样能尽可能降低被病毒感染的几率。除此之外,家长和孩子尽量和他人保持一定(最好1米)的距离,并尽量不要和他人交谈。
用公共设施时,尽量不用手和身体直接触碰在公共场所,无法避免地要接触一些按电梯、手扶楼梯或是取票过安检的一些行为。家长在接触这些公共设施时,尽量不要用手和身体直接触碰,可以选择手上戴一次性手套或是用其它物品按,这样能够降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03外出回到家后,该如何做?
外出回家后第一步要做的是进行自我和物品的全面消毒;第二步要做的是进行自我隔离14天,及时监控自己和孩子的身体状态,有问题及时就医;旅途过程中,积极配合公共场所的各种检查,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
孩子及大人最好都要洗手洗澡洗头返程回家后,家长及孩子先洗手(可用酒精浓度为75%的免水洗手液、香皂水、洗手液),并用酒精浓度为75%喷洒全身进行消毒,然后再对全身做一次清洁(洗澡洗头换衣物),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要放过。如果发生返程回家后发生打喷嚏或是咳嗽,一定要用手和衣物遮住并及时洗手。时刻监控自己的体温并做好自我隔离。
对外出穿的衣物以及使用物品进行消毒回到目的地后,家长要把自己以及孩子在返程途中穿的衣服、频繁使用的工具(如手机、耳机、充电宝等物品)以及暴露在空气中的任何物品进行彻底的消毒,不能够水洗的物品可选用酒精浓度为75%进行喷洒表面,穿的衣物用84消毒液进行彻底的清洗,以达到彻底消毒的效果。
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新型冠状病毒一般来说潜伏期是3-7天,目前最长不超过24天,并且在潜伏期仍然具备传染性。也就是说被感染后,虽然现在没表现出来症状,但仍然具备传染性。
所以家长带着孩子回家后有条件的话一定要自我隔离观察24天。每天进行至少两次自我测量体温,如果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精神差、恶心、腹泻、头疼等一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04总结
因为工作、因为孩子学习我们不得不踏上返程的旅途,在这个旅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经过公共场所,要接触各种人群。做好事先的各种准备很重要,旅途中做好自己本分和防范也重要,更重要的是返程回家后一定要多加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尽可能做到自我隔离14天再返回工作岗位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社会的负责。毕竟我们再注意也无法杜绝那0.1%的可能性,不是吗?
最后,希望大家平平安安回家,健健康康返回工作岗位,目前与病毒的斗争还在继续,我们作为其中的一小份子,尽量做到不给社会添乱,相信最后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