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你怎么又尿床了”
早晨灵灵叫孩子起床,手一伸进被子就感觉不对劲。
“你看看,连衣服都湿漉漉的,你这个星期都第几次了”
妈妈一边嘟囔着训斥女儿,一边开始收拾“残局”。
下午闺蜜来家里玩,灵灵又忍不住吐槽起来。朋友惊讶道“不会吧,我儿子4岁之后就不尿床了”。灵灵尴尬解释道“每个小孩情况都各不相同,我也不能控制她说不尿吧。谁小时候不尿床,顺其自然。”
看着灵灵无关紧要的模样,闺蜜语重心长地说“姐妹,5岁了还尿床?这可不是件芝麻小事。我之前特意了解过这方面的权威信息,像你家娃儿都快上中班了,这搞不好是遗尿症,医院检查一下。育儿之路无小事,大意不得。
“遗尿症?小孩子尿床不是很正常吗,有这么严重?”带着灵灵的疑问,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儿童夜里尿床的问题。“君子见几而作,不俟日”,作为子女健康成长的指明灯,父母一旦看出明显的征兆就需要果断行动,将萌芽扼杀在摇篮中,坚决承担为他们保驾护航的责任和义务。
1、什么是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又称夜尿症,是指5岁及以上的儿童,平均每周出现至少2次的夜间不自主排尿行为,并且该症状会持续持3个月以上。这类孩子在睡觉状态下无法做到醒来尿尿,因为大脑“动力定型”未完全建立,导致他们缺少这一行为的条件反射。患儿因为尿床,容易造成精神紧绷,时间久了可能出现大脑调节失常,影响智力等正常发育。
据统计,患有遗尿症的儿童中,16%是5岁,10%是7岁,5%是11~12岁之间的孩子。
另外,医学研究指出每年约有15%的患儿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痊愈,而0.5%~1%的病患因未及时就医,“夜间遗尿”像噩梦一般,伴随着他们直到成年。
2、小孩正常的排尿节奏
3岁以下的婴幼儿,因为脑部、肌肉发育不全,尚不足以控制排尿节奏,“尿床”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再者,小宝宝膀胱容量有限,所以大人才会宠溺将这个年纪的孩子比做“成天不是吃睡,就是尿尿,拉粑粑的猪猪宝”
孩子在2岁多点,大脑排尿系统基本发育完善,并且在27个月后就有一定“控尿”能力,做到2个小时左右一次的排尿频率。当然,每个宝宝的发育进度各有不同,但是最迟在3岁左右会形成正常的排尿节奏。这之后,小朋友一般等到4至5岁,“睡觉尿床”的情况就会大有改善。娃儿在睡前上一趟厕所,他们就能“无形中”控制自己,将储存一晚的尿等到第二天早上再一排而尽,或者是中途及时醒来,总归不会出现无意识的夜间尿尿。
3、孩子长时间尿床的危害
综上所述,如果孩子在3岁以后,甚至到了4、5岁还在频繁尿床,那这种情况就绝非正常。此时家长必须警惕,医院检查是否属于“儿童遗尿症”。
长期尿床带来的影响并不只是反复更换床单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子女身体和心理产生不易恢复的二次伤害。
第一条:影响亲子关系
父母过度训斥的态度会给孩子带来精神焦虑。研究显示,因尿床引发的“二次伤害”在青少年创伤事件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家庭不和谐,父母离婚。
除此之外,亲子之间在一次次责骂中愈发疏远与隔阂。
第二点:影响身体发育
智力方面,长时间“尿床”的孩子容易出现缺少自控能力,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身高方面,这类儿童通常会伴随夜间打鼾,容易惊醒的现象,深度睡眠难以保障,进而影响身高。另外,湿冷的被褥可能造成宝宝皮肤过敏,并且一旦着凉则会引起肠胃不适。
第三点:影响心理健康
20岁的吴梦从小便被尿床困扰,为此收了不少冷语嘲笑。久而久之,吴梦异常自卑,宁愿形单影只也不想与人交际。步入社会后,为了守住这个难以启齿的“秘密”,吴梦选择夜间上班的工作,并且迟迟不敢交男朋友。长时间尿床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更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他们自尊心受损,造成难以恢复的心灵伤害。
尿床的问题颇受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