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遛娃免不了让孩子之间相互玩耍,既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交,又可以偷个懒不用陪孩子弯着老腰玩。
但是也要面对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别人家的孩子吃零食,我们该怎么办?
我国2岁以上的零食消费率,从90年代的11%到现在,已经上升到了55%,就是说当年我们小时候,十个人有一个会食用零食,而今,每两个孩子就有一个零食宝宝。
一些过去手头不富裕的人,现在给孩子把饮料当水喝,把吃零食当成时尚,还认为是值得炫耀的事。有些老人认为超市里的零食很高级,比水果更有营养。
当别人家拿出来可乐饮料,糖豆巧克力,膨化虾条吃得大口朵颐,自家孩子好奇的叼着手指,自己的矛盾心理简直哔了狗。
目前很多家长都已经意识到零食对孩子的危害,之前多次提醒家长朋友,零食并不适合婴幼儿,实际上零食多半是给学生及成年人准备的。但是仍然有很多看护人冒着让孩子性早熟,发育迟缓,伤肝伤肾伤胰腺的风险,让孩子贪图一时之乐。
互喂零食的潜在威胁:
1.过敏
很多宝宝在家是没吃过那些花花绿绿的零食的,对其是否会产生过敏反应更是一无所知。欧美学校对分享零食非常警惕,甚至吃过花生酱的孩子都不可以在短时间内亲吻其他小朋友,避免过敏的发生。
2.卫生
孩子手脏,喂食者的手也不一定干净,零食是否来自正规厂家有待考证,现烤饼干储存了多少天也不确定。水果切成块儿看不出之前有没有腐烂的地方抠掉了。
3.噎呛
孩子一边玩一边吃,还可能跑着跳着,有些零食并不适合宝宝在外面吃,尤其是坚果类,糖块,果冻等。
4.品质
自家做的零食原材料有保障,但不代表低糖低油,保质期更是无法确定,只能是看着或闻着没什么事。
如何优雅从容地拒绝对方的善意?
这也是一个非常考验家长情商的事,毕竟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
首先自家孩子出门要备足了小食品,首选圣女果,樱桃,蓝莓,葡萄这种洗完随时吃的小水果,或者是香蕉,橘子之类去皮就能食用的,再退一步可以是*瓜,苹果这类提前切好放在盒子里。
出门必备湿巾,净手凝露(免洗手液)和矿泉水。宝宝吃零食前,用湿巾或者净手凝露清洁双手后,再用水冲一下去除手上的化学试剂或酒精。
当对方拿出零食的时候,自己如果不想带着孩子跑路,也要拿出来备好的零食,告诉对方,我们自己带了,婉言拒绝。
如果对方盛情难却,可以自己接下对方的食物,让宝宝用零食与对方礼尚往来。对方的食物如果非常不适合孩子吃,也不要当着对方的面处理。
对于孩子没有尝试过的零食如果觉得安全,可以拍下包装后给孩子吃,万一孩子出现过敏或在两三个小时左右出现肠胃问题,可以让医生看着照片做辅助诊断。
不管对方的零食是否是孩子需要的,都要让孩子习惯性地说谢谢。孩子给对方零食收到“谢谢”的时候记得说“不客气”。
虽然互换零食是对宝宝社交的锻炼,还是要以安全为主。如果有心想锻炼宝宝的社交,建议给宝宝准备小包装的零食便于宝宝分发,除了问对方想不想吃,也要问对方家长让不让孩子吃。
有时候人家拒绝,不是因为客气客气,而是真的不愿意让孩子吃,希望热心家长不要过去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