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武汉市作为大学之城、青年之城,在校大学生近万。据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统计,近五年新报告青年学生病例占全部青年病例(15-24岁)的比例达38.7%,其中高等教育学校学生占比达94.6%。面对我市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防治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按照“*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在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和共青团武汉市委的指导下,年起,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武汉青年志愿者协会,整合专业优势和组织资源,以“青春有爱校园无艾”为武汉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项目品牌,探索防艾志愿服务的新模式,广泛动员在汉高校青年志愿者深入开展了“互联网+防艾”在线宣传、“公益+防艾”科普培训、“志愿者+防艾”校园行、防艾短视频创作推广等活动内容。
一、做好平台支撑,让青年学生当主角
“志愿者+防艾”校园行征集活动按照院校自主申报、自行组织的原则,面向武汉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征集校园防艾活动策划方案,充分调动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每年都有来自40多所高校的志愿服务组织提交活动方案,通过方案初选、项目路演、专家评审等方式,评选出16所高校作为合作组织,范围覆盖省部属、市属、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高职高专等学校类型。由主办方给予专家、物资、资金等全方位的活动支持,全程跟踪进行辅导项目、效果评估、总结表彰和成果转化。具体做法是:
1.组织活动研讨会,主动征求青年意见。每年9月召集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代表参加防艾项目研讨会,征求青年志愿者意见,共同制定本年防艾宣传工作方案。
2.制定评选办法,发布征集公告。根据工作方案,制定本年防艾校园行活动在征集、实施和评估三个阶段的工作要求和考核指标,以及相关评分标准、文案规范和材料清单。征集公告和评选办法在每年10月发布,通过规范化实施确保活动效果。
3.召开项目评审会,进行工作动员。通过方案初选后的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在每年11月参加防艾项目评审会,根据专家评选结果给予各项活动支持,并就今年活动要求进行整体动员。
4.发放宣传物资,助力活动开展。在每年11月下旬,向入围高校发放防艾活动宣传物资。年发放的活动物资包括致防疫抗艾青年志愿者的一封信、防艾宣传海报、防艾科普手册、防艾活动纪念画册、红丝带徽标、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75%酒精湿巾、免洗洗手液、计生用品等物资,助力高校做好防艾活动宣传。
5.提交活动总结,根据指标评分。各入围高校在每年12月中旬按照标准提交活动总结材料,根据各校指标达成情况进行评分和排名。
(点击查阅)
6.召开总结表彰会,进行成果转化。在每年12月底召开总结表彰会,带领各校总结防艾志愿服务的亮点和不足,通报表彰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
搭建好校园防艾项目沟通、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推送了防艾志愿服务的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宣传时间和空间得以延展,并通过全程科学的项目辅导,在实践中提升了高校青年在志愿服务项目的管理能力。
防艾活动形式上从原来的常规的校内摆摊宣传,到现在将防艾主题充分与校园嘉年华、辩论比赛、演讲比赛、设计比赛、校园快闪、集中观影、公益徒步、荧光夜跑等活动形式相结合,极大的丰富了活动宣传载体。时间上也从原来集中在12·1“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到现在横跨11-12月两个月的时间。空间上在校内走进班级,在校外走进社区。
一场场防艾校园行活动下来,除了使广大青年学生充分学习到与艾滋病相关的知识,对承接活动的高校青协团队更是经历了一场志愿服务项目化的实战考验。过往他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