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想必大家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少出门、少聚会的号召,将家当成旅游景点、办公、健身、娱乐场所。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在家憋得慌要出去,也要避免选择人多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开自己的车才是最安全的做法。那么对于广大车主而言,在这段时间开车都要注意哪些方面?为此,教授特意搜罗了近期车主最为关心的七大问题,为大家一一解答!
关于私家车日常应该如何预防肺炎病*,中国疾控中心已经在此前发布了相关的临时指南。在一般情况下,私家车无需进行消*处理。
但早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新型冠状病*的肺炎疫情监测中,在一名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的核酸。换言之,暴露在空气中的车门把手也有可能出现新型冠状病*,乘员接触门把手开车门就有可能会将病*带入车内。因此以防万一,车内外也需要进行适度的消*,对于车辆的消*主要采用化学消*的方式。
所谓的化学消*是指使用医用酒精、含氯或二氧化氯消*剂或有效的消*湿巾进行擦拭消*。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消*液要严格按照比例来稀释,不然浓度太高会对汽车部件造成腐蚀和漂白损伤,最好在消*完成后再用清水或者内饰专用的清洁剂对车进行二次擦拭,保证内饰不会被消*液腐蚀。此外消*完成后车内通常还会残留消*液的气味,需要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需要消*的地方包括方向盘、门把手、档把等经常会触碰的区域。)
而对于人的消*,首先要保证开车前将手洗干净,因为目前活水洗手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同时车内也要配备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抑菌洗手液、含酒精成分的消*湿巾或碘伏,有需要时可以进行皮肤消*。此外,尽量不要在车内用手触碰口、鼻、耳、眼。
车内是否需要佩戴口罩也是众多车主最为关心的一点。首先如果在车窗、天窗紧闭的情况下,外界的空气想要进入车内必须经过空调滤芯的过滤。换言之空调滤芯就相当于汽车的“口罩”。
时下空调滤芯可分为普通滤纸型滤芯、活性炭滤芯和HEPA滤芯。普通滤纸型滤芯利用长丝无纺布折叠,形成一定厚度的褶皱,从而实现对空气的过滤,而活性炭滤芯则将单效过滤升级为双效过滤,可以过滤直径大于10微米的外界异物,但二者对于就算依附在空气中的灰尘、液体喷雾、飞沫等载体后直径变大为小于1微米-大于4微米的冠状病*依旧是无能为力。
只有最后一种HEPA滤芯能对病*起到过滤作用。HEPA滤芯对直径大于0.3微米的颗粒过滤效率达到了99.97%。
不过HEPA滤芯的过滤效果也有优劣之分。具体过滤效果可以参考上图,举个例子95%的E11级别就相当于N95口罩。
所以如果车辆配备的不是HEPA空调滤芯,当行驶至密闭的环境或者人多车多的地方,无论是开启了外循环或是内循环或是将车窗天窗紧闭,以求万全还是应该将口罩戴上。此外由于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车子的密封性也会慢慢变差,所以就算车辆配备的是HEPA空调滤芯,如果车辆使用年限较长,就算紧闭车窗与天窗以及开启内循环,也建议戴上口罩。如果在空旷路面行驶,并且车上仅有驾驶员一人时,也可不戴口罩,可打开车窗。
对于在这段期间,空调内外循环该如何使用,首先需要明确内外循环的工作原理。内循环指的是关闭了车内外的气流通道,不开风机就没有气流循环,开风机时吸入的气流仅来自车内,形成车辆内部的气流循环。外循环状态指的是利用风机将车外的空气抽吸到车内,也就是说车外与车内的气道是流通的,风扇打出的风来自车外,即使不开风机,车辆行驶中仍然有气流吸入到车内,补充车内的新鲜空气。
但无论是内循环或是外循环,新鲜的空气还是会通过滤芯过滤之后进入车内,所谓的开启内循环会在车内形成一个紧密的闭环只是相对外循环更封闭而已。要不然长期开启内循环外界空气进不来,在车内的乘客肯定憋得慌。当然对比之下,阻隔病*的效果内循环肯定会比外循环更好。
归根结底无论是内循环或是外循环,阻隔病*的关键还是得看空调滤芯。至于空调滤芯的阻隔效果可以参考本文的上一点。所以对于起到关键作用的空调滤芯要做好定期清理和更换的工作,如果发现自己车辆的空调滤芯等级不足,也可以提前更换过滤效果更好的空调滤芯。
最后就是根据专家的观点给大家一些忠告。处于空旷场所(国道和高速路等)建议开启外循环保持车辆的通风换气,不让病*有留在车内的可能。至于在地下停车场、隧道、人多车多等通风不良的密集或密闭场所,建议关闭车窗打开内循环进行通风。
至于开车出门车窗和天窗是否要一直紧闭的情况和内外循环的使用有共通之处。比如在空旷场所可以打开车窗、天窗进行通风换气,而换成在地库、封闭环境或者人流密集处就应该关闭车窗、天窗并开启内循环。
众所周知,每辆车都有对应的保养周期,到期了就要进行保养,如果自己车辆的保养周期刚好卡在这段“非常时期”,或者在这段时期有维修、救援、看车等需求,但又不想出门该怎么办?
为此,已有多家车企及时给出解决方案。诸如VR线上看车、免费取送车辆进行维修和保养、免费上门办理延保、开设24小时在线客服解答问题、销售顾问提供1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