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德益:关渡美术馆的实践经验之第一届关渡双年展
2015年1月16日下午, 思想与未来 大学与美术馆 论坛最后一部分 被动与主动:知识生产的有效性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该部分议题详细探讨美术馆与公众的互动关系,并从公众角度探索美术馆文化建设新的可能性。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担任本场论坛主持,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台北艺术大学关渡美术馆馆长曲德益、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易罡分别做主题发言。 我先讲一下台湾的状况,台湾有三所国立艺术大学就是所谓的美术学院,分别是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台南艺术大学。在大陆好像每个美术学院都有美术馆,在台湾并不是的,所以说我看到大家抱怨说美术馆要以*府作为工具,可是对我们来讲是蛮羡慕的,最起码你们有一个馆,台湾有的学校馆都没有。台北艺术大学是第一个有大学美术馆的一个馆舍,是在 2013年才成立大学美术馆,另外台湾艺术大学是有一个博物馆,台湾师范大学是最老的一个大学,但是它只有一个小小的画廊,所以说对我们来讲,我们反而羡慕大陆有这么多大学美术馆。 这是关渡美术馆的大门,它是一个四层楼的建筑。我们每两年办一个关渡双年展,另外一年就办台湾艺术家的展览,关渡美术馆是2003年成立的,但是我们在2008年才做了第一届双年展,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梦想的实现,所以我们这一次标题就做一个梦,但是很多人以为这个是跟精神有关系的,其实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不是谈人权的问题,主要是我们自己的梦,是美术学院的梦,是台北艺术大学的梦。而且我们第一次在办双年展的时候尝试做一个不同面向的双年展,我们是做亚洲的双年展,我们是十个艺术,有九个国家和地区,台湾有两个名额,一个是台湾代表队,另外一个是我们学校的毕业校友的展览。关渡美术馆在一开始定位得很清楚,不做*府的展览,不做老师、学生的展览,只做专业的展览、艺术家的展览,但是年轻的学生也可以在这边展览,他不是以学生的身份来做展览,而是以年轻艺术家的身份来做这样的展览。第一个关渡双年展,我们是有个咨询委员会,在咨询委员会里面来挑选艺术家,每个国家选一个艺术家,由这个艺术家来提名他自己的策展人,所以一个艺术家一个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