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请收藏浙江大学
在浙大,有这样一批“课程”
以同辈交流辅导激发兴趣
以“传帮带”助力技能提升
唱响青春之歌
绽放青春活力
这就是备受同学们喜爱的
学生社团文化精品课程
精彩纷呈的花样课堂长啥样
一起来看看吧!
一门课,一个爱好
动静皆相宜,兴在趣方逸
动感的音乐、熟练的滑行、迅捷的身姿……周末的文化广场前,一群学员们踩着轮滑鞋,反复练习着动作,轻盈穿梭在排列整齐的各色小桩之间。这是浙江大学学生轮滑协会开设的烽火紫金轮滑入门培训班,主要教授平地自由式轮滑,花式绕桩技术是课程的重点。
担任“教练”的同学是一群热爱轮滑的社团成员。朋辈间的传授,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每到教练与学员比拼的环节,课程的气氛便异常热烈。
这样的“师生挑战”,也常常出现在浙江大学学生无极棋社开设的棋类基础教学班上。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师生、学员之间的两两对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紧张刺激的博弈里,运筹帷幄间是所学棋法的学以致用。
棋类教学班在棋盘上指点江山,浙江大学学生书画社则引导学员们将对书画的兴趣糅入笔墨,挥洒在纸张之上。书画精品课程以临摹促练,在学习中认识书画,在模仿中积累技法,最终学员们可以独立创作。从花鸟的工笔写意,到山水的点染勾勒;从印章的上石篆刻,到楷书、隶书、行书的运笔点画,翰墨育人,丹青载道,学员们在创作中逐渐成长。
一门课,一方手艺
在创作中收获,动手动脑动心
在紫金港文化长廊,有这样一方小天地,透过玻璃橱窗,纸龙、黏土手办、衍纸求是鹰……几十件精美绝伦的手工艺作品,吸引着来往的同学驻足。
这间高颜值工作室名叫“巧空间”,是由浙江大学学生指尖艺术传统手工艺社运营的手工基地。每到巧空间开放日,校内师生都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手工艺术的魅力。怎样才能制作出这些独具匠心的作品?“妙手生花”手工艺课程为我们提供了答案。篆刻青玉印石、巧串彩珠绕绳、编织精巧绳结……学员们在社团成员的指导下创作出一件件精致的DIY物件。
学员们制作的手工制品
“在这里可以抛去学习生活中的琐碎,拥有一段沉浸在指尖的时光。”一位同学这样评价。传统手工艺和工匠精神,也在点滴传承。
同样是动手动脑的工作空间,文化长廊的草木方舟则充满了植物气息。花草标本、创意书签、植物美图……在浙江大学学生草木学社开设的植物达人精品课上,从葱莲解剖到多肉种植,从植物标本到压花制作,学员们一步步探索植物世界。
社团指导老师赵云鹏教授带领同学们探索校园植物
一门课,一项技能
从硬件到软件,从理论到实用
怎么制作一支MAD视频?如何“解剖”你的笔记本?怎样将3D打印模型实体化?这批精品课程中的“硬核担当”,载着满满干货,带来了专业的解答。
E讲堂是浙江大学学生E志者协会开设的精品课程。除了理论知识,同学们还要在社团成员的带领下投身系统安装、笔记本拆机、基础焊接等实训环节之中,掌握一系列实用的方法和技术。
智能工厂软硬件基础实践教学则将重心从日常维护转向工业生产。从Solidworks的零件绘制到Arduino的基本开发,再到虚拟端单片机实验,来自浙江大学学生智能工厂创新俱乐部的成员们进行手把手教学,帮助学员打开工业设计制造的大门。
学员在俱乐部成员的帮助下用Solidworks绘制零件
“学到了实用且重要的技能”“在我看来不可能实现的设想慢慢有了雏形”,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同学们也“智造”了许多有趣的成品:可以手机开关寝室灯的远程控制器、自动感应的洗手液装置、控制水杯水温调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