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的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陆氏针灸治疗类中风医案一则 [复制链接]

1#
白癣风怎么医 http://www.niupixuanzl.net/
白癣风怎么医 http://www.niupixuanzl.net/

徐某,男,50岁。于60年代初至陆瘦燕老师门诊就诊。

形体肥胖,血压高,忽然右侧肢痿软,头昏而晕,两目模糊,言语略有不清,脉象弦虚,舌苦光剥,乃肾阴久虚,肝阳亢盛所致,治拟抑肝阳、固肾元,水足火自灭也。

阴谷(右)+,曲泉(右)+,中封(右)+,行间(双)-,肾俞(双)+,关元俞(双)+,命门+,关元+。

捻转提插。

针治2个月而痊。

《内经》论“中风”,有“风痱”、“偏枯”之分,后代医家则分为“中脏”、“中腑”、“中经络”等。本例患者神志清醒,仅有肢体痿软,此“风痱”或“中经”之症。陆氏按脉论证,诊断为肾阴虚而肝阳亢,以无神香志乱、闭脱之症,故拟图本治源,为施抑肝滋肾之法。补阴谷,水经水穴,滋水以降火;补曲泉,木经水穴,滋水以涵木;补中封,肝经金穴,扶金以抑木;泻行间,肝经荥火穴,以泄肝阳;加补肾俞,亦滋水之意;补命门、关元,益元以防暴脱。此是陆氏治痱中的典型例子。

中风一病,为临床针灸常见者。其病早见于《内经》,以其见症,而有“仆击偏枯”之名,至张仲景始名为中风。陆氏对类中风之治法,认为首需辨别脱闭。若目瞪口呆,牙关紧闭,肢体僵硬,鼻鼾气粗,面赤唇红,脉来洪大者,是气火升浮,痰涎壅塞之实证闭症。治当开窍泄热,引导阴阳,可刺人中、百会、十宣、颊车、承浆等穴;若神志模糊、目合口开、手不握固、声嘶气促、脉息细微、舌短面青、自汗淋漓、二便自遗者,真元式微之虚证脱症,治当固护元阳;若兼面赤头摇、鼻翼扇动、循墙摸壁等症,是元气大虚、龙雷暴动之证,须防脱变,当引火归元:均可灸治气海、关元、中级、神阙等穴。

感谢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