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都会举办“世界手卫生日”活动,这一举措旨在突出手部卫生在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方面的核心地位,并呼吁公众在日常中加强手部清洁,以共同守护个人与公共的健康。今年,正值第6个“世界手卫生日”即将到来之际,我院于朝阳院区隆重举办了宣传活动,吸引了众多人员积极参与,共同感受手部卫生的深远意义。在活动现场,副院长刘圣山率先垂范,众多临床科室、行政科室及后勤人员也积极响应。他们郑重地在手卫生承诺展板上签名,坚定承诺在医疗工作中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从而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随后,院感科的专业人员向大家普及了手卫生的关键知识,如洗手的正确步骤、所需时间以及洗手的适宜时机等。这些生动而直观的讲解,不仅增进了大家对手部卫生重要性的理解,更帮助大家掌握了必要的手卫生技能,使“六步洗手法”成为每位参与者的自觉行动。现场人员热情参与手卫生知识有奖问答游戏,寓教于乐,有效提升了大家的技能水平。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对比了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前后的微生物取样情况,并向他们及患者、家属发放了余份手卫生宣传手册。此外,两院区的临床医技科室还利用晨会时间进行了手卫生知识的再培训,进一步巩固了手卫生的方法和指征,真正实现了“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理念。本次手卫生系列宣传活动旨在从多个角度激发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手卫生的重视,确保手卫生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一系列举措,医院范围内营造了积极洗手的良好氛围,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手卫生不仅是阻断病菌传播、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手段,更是守护健康的首道防线。
我们为何要高度重视手卫生呢?
医务人员的手,往往是病原体在患者与医疗环境中传播的关键媒介。事实上,超过30%的医院感染病例都是通过手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然而,通过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我们可以显著减少手部高达60%~90%的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特别是在春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预防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从而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因此,手卫生医院感染的最简单、有效、便捷且经济的措施之一。手卫生,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清洁双手来去除或减少手上的微生物,医院感染的风险。这包括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其目的是确保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进行医疗操作前后的双手都是清洁的,从而有效预防病原体的传播。手卫生,这一概念涵盖了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手部清洁方式,如洗手、卫生手消毒以及外科手消毒。其中,洗手是指医务人员利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或肥皂)仔细揉搓双手,从而去除手部皮肤上的污垢、碎屑以及部分微生物的过程。而卫生手消毒则是通过使用手消毒剂来揉搓双手,旨在减少手部暂居菌的数量。对于需要更高标准清洁的场合,如外科手术前,医护人员会进行更为严格的清洁流程,包括先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揉搓冲洗双手、前臂至上臂下/3的部分,随后再使用手消毒剂彻底清除或杀灭手部以及前臂至上臂下/3的暂居菌,并减少常居菌的数量。
何时需要执行手卫生?
对于普通人群而言,以下时刻是进行手卫生的关键时机:
在接触食物之前,务必洗手,以确保食品安全与个人卫生。如厕后,应彻底清洁双手,避免细菌交叉感染。外出归来,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建议进行手部清洁,以减少潜在污染物的携带。接触过公共物品或设施后,如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应立即进行手部清洁。
遵循这些简单的时机建议,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维护个人卫生,降低感染风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除了之前提到的关键时机,还有许多其他场合需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