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大夫简介:
雷洪涛:中医硕士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中药创新开发等临床和科研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在北京诚敬堂中医诊所义诊。
擅长治疗失眠、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胃肠病等内科杂病,尤其对慢性病、妇儿疾病略有心得。
现代,失眠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大城市人口的普遍问题,导致亚健康和慢性疾病。一项由中华医学会展开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和杭州6大城市,约60%的受访者患失眠症。
《*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良好规律的睡眠是健康长寿的三要素之一。
我在治疗失眠和慢性病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患者的睡眠状态。发现如果能把患者的睡眠调整好,治病过程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能缩短病程,降低费用;症状改善快,而且愈后身体稳定、疾病不容易复发。
在药物治疗疾病,改善睡眠的同时,我会推荐给患者一种睡眠姿势。我自己也体验过,确实可以促进入睡和提高睡眠质量,很多患者反映也非常好。
吉祥卧,又称为狮子吉祥卧,是佛教的一种修行姿势,“卧须右胁,名吉祥卧”,即朝右侧卧躺。
睡觉的时候,右胁而卧,两个腿稍弯曲,合拢起来;右手做个枕头,摆在头下面,右手大拇指压放在耳垂后边,手掌置耳前。
佛教认为吉祥卧功德极大
1)身体不会产生不适当的念头和行为。
2)睡眠就像百兽之王狮子一样,不会失去正知正念。
3)不会入于深度昏沉,能时刻保持警觉。
4)不起恶梦,经常做吉祥之梦。
“功德”是其一,吉祥卧还可以加快入睡、减少恶梦,具有提高睡眠质量的养生作用,促进身体健康长寿。
我国古代医家也非常重视睡眠姿势,认为右侧卧,有利于气血运行,督脉通畅,可益气养元、温暖丹田、养肾益精。
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
明代医家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论述了正确睡眠姿势对养生的重要性,“睡不厌蜷,觉不厌舒。蜷者曲膝蜷腹,以左右肋侧卧,修养家所谓狮子眠是也。如此则气海深满,丹田常暖,肾水易生,益人多宏。”
清代曹廷栋《老老恒言》:“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吉祥卧可使督脉通畅,有利于气血循环、交通心肾,快速入睡、提高睡眠质量,与现代医学正确睡姿相吻合。
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是向右侧卧,微曲双腿。右侧卧时,脊柱多向前弯成S型,四肢舒适,全身肌肉放松;心脏在胸腔内偏左的位置,心脏受压少;胃通向十二指肠、小肠通向大肠的口都是向右侧开,有利于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右侧卧位处于较低位置,血液回流肝脏,有利于消化代谢;右侧卧时全身放松、呼吸匀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氧气供给。
中医不提倡俯卧位和仰卧位,认为俯卧造成胸中阴气郁积,产生胸闷之证;仰卧位也容易让中焦胀满,出现头晕,鼻鼾。
《论语》有“寝不尸”的说法,认为睡眠时不要像尸体那样仰面平躺。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指出:“饱食仰卧,成气痞,作头风。”
现代医学认为:
仰面睡卧,脊柱受压迫,四肢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舌后坠,不利于呼吸,常使人出现鼾症,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部分仰卧者,由于经常把手放在胸前和腹部,故时常在睡眠中产生噩梦,甚至被惊醒。古代众多中医养生家大多主张侧卧位。以上所述都说明侧卧比仰卧要好。更多的养生家则主张右侧卧位,如
左侧卧位,心脏受压,影响血液循环;亦影响胃肠蠕动,对于脾胃虚弱的人,饭后左卧会感到胃部胀满,甚至拘急疼痛,影响消化功能。
俯卧会压迫胸部,心肺承受压力大,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胸腹部有压迫感,容易产生噩梦。
还有,吉祥卧右手大拇指压放在耳垂后边,处于经外奇穴安眠穴上。安眠穴,临床上主要治疗失眠、头痛、眩晕、癫狂等。右手大拇指压放在安眠穴,可安神促眠,也能加速入睡、提高睡眠质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